文学鬼才贾平凹曾说: “现在的女孩,脸不行就露胸,胸不行就露背,背不行就露腿,三

雾里看山花 2025-11-18 12:16:36

文学鬼才贾平凹曾说: “现在的女孩,脸不行就露胸,胸不行就露背,背不行就露腿,三点都不露就没有女人味!” 他这辈子写过太多女性角色:《秦腔》里敢爱敢恨的白雪,《高兴》里坚韧的孟夷纯,这些女人没一个靠“露”吸引人,却凭着骨子里的鲜活,让读者记了十几年。有次采访他聊起创作,说“好的女性形象,得有‘根’,不是飘在表面的漂亮,是能让人想起自家邻居、亲戚的实在劲儿”。 可现实里的某些场景,确实像他说的那样“走了样”。刷短视频时,总刷到穿着暴露的网红,镜头对着胸口、大腿拍,配文清一色“这样穿才有女人味”;商场里的女装店,货架上挂着的裙子,领口越做越低,裙摆越做越短,导购还会劝你“露一点才显身材”;甚至朋友聚会,有人会对着穿长袖长裤的女孩打趣“你这打扮太‘man’,不像女生”。 我认识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叫小周,在新媒体公司做编辑。有次公司拍推广视频,领导让她穿低领裙,说“这样点击量高,显得有女人味”。小周不愿意,说“我穿卫衣牛仔裤更自在”,结果领导叹着气说“现在观众就吃这一套”。最后她还是穿了,镜头对着她领口拍时,她攥着裙摆的手都在抖,视频发出去,评论里全是“身材好”,却没人提她写的文案多用心。 还有次在菜市场,见着卖豆腐的王阿姨。50多岁的人,总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她切豆腐的手法特别准,要半斤绝不差一钱,算账时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跳动,偶尔还跟顾客唠两句“今天的豆腐嫩,回去做汤最好”。有次我夸她麻利,她笑着说“年轻时也爱穿花裙子,现在觉得舒服最要紧”——可你看她低头切豆腐的样子,头发用发夹别得整整齐齐,眼里透着实在劲儿,哪点没有“女性味”? 贾平凹的话之所以惹争议,是把“女性味”框得太死了。他觉得“露”是讨巧,却忘了“不露”也能有千万种动人的模样。就像张桂梅校长,常年穿件深色外套,头发剪得短短的,手上全是冻疮留下的疤痕,可她站在华坪女高的操场上,跟女孩们说“咱们要靠读书走出大山”时,眼里的光比任何精致打扮都亮;还有杨绛先生,晚年坐在书桌前翻书,戴副老花镜,穿件素色毛衣,可她笔下“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哪句不透着女性的通透与温柔? 这些女性的“味”,从来不在露多少皮肤上。它可以是职场里女医生穿着白大褂,专注给病人听诊时的认真;可以是幼儿园老师蹲在地上,给孩子擦鼻涕时的耐心;也可以是夜市里卖烤冷面的大姐,笑着给顾客多加个鸡蛋的爽快。这些藏在日常里的细节,比刻意露肤更有温度,也更能让人记住“女性味”该有的样子。 其实贾平凹自己也懂这个理。他在《老生》里写过个叫“画眉”的女人,一辈子没穿过什么好看衣服,却凭着会织布、能持家,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书里写她“坐在织布机前,脚踩着踏板,手里的线梭子飞似的动,阳光落在她头发上,像撒了把碎金子”——你看,他描写的“美”,是动作里的鲜活,是日子里的踏实,跟露不露没关系。 可能是话到嘴边没绕弯,才说出“三点都不露就没有女人味”这种绝对的话。就像家里的长辈,明明是担心你走弯路,却总用“你不听我的就错了”这种硬邦邦的语气,结果好心被误解。贾平凹大概也是这样,想骂骂那些靠露肤博眼球的浮躁,却不小心把“女性味”的定义弄窄了。 “女性味”从来不是件标准化的衣服,不是露胸露背就能装出来的。它是你穿牛仔裤时的自在,是你穿连衣裙时的温柔,是你专注做事时的认真,是你笑起来时的爽朗——是你愿意成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期待的样子。 就像贾平凹后来在另一篇文章里写的:“美不是装出来的,是日子熬出来的,是骨头里长出来的。” 要是他当初把这话先说了,大概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议了。

0 阅读:0
雾里看山花

雾里看山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