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洲防务》11月14日报道,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正在建造的004号航母,基本可以确定是核动力航母。 从公开的卫星图像能清楚看到,004 型航母的船体模块化组装已在有序推进,甲板上两个直径 18 米的圆形钢结构格外引人注目。 熟悉航母建造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核反应堆的压力帽,周围环绕着三米厚的复合防护环,用钢、铅和聚乙烯等材料构建起严密的辐射防护屏障,完全达到了现代海军核动力系统的安全标准。 合成孔径雷达捕捉到的高热信号,进一步证实反应堆模块已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相关的焊接和压力测试正在按部就班推进,这些细节都在无声地印证着核动力设计的真实性。 作为对比,中国此前建造的辽宁舰、山东舰都是常规动力,福建舰虽然实现了电磁弹射的突破,但动力形式仍未脱离常规范畴。而 004 型航母的核动力设计,一下子拉平了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了超越。 要知道,核动力航母的技术门槛极高,全球至今只有美国完全掌握成熟的高浓度燃料堆技术,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因采用低浓度核燃料,不仅航速受限,还得频繁更换燃料,实际部署效率大打折扣。 中国能实现这一跨越,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从陆上试验反应堆的建成到核燃料处理技术的突破,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健。 这艘航母的体量也相当可观,船体长度超过 320 米,排水量预计在 10.5 万至 11 万吨之间,妥妥的 “超级航母” 级别,和美国福特级处于同一量级。 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性价比,建造成本预计在 30 亿至 40 亿美元之间,远低于福特级的 130 亿美元,这背后是中国国防工业高效能的体现,也为后续可能的批量建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江南造船厂为了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全面转型,两台 1200 吨巨型起重机、封闭式核组装大厅、4 万吨级船体段吊装码头等专用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专门的氚和浓缩铀储存掩体、辐射屏蔽测试设施,两公里的安全禁区和严密的海上巡逻,全方位保障了项目的安全推进。 核动力带来的最大优势无疑是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004 型航母无需依赖补给舰,20 年以上无需补充核燃料,这意味着中国航母打击群可以脱离近海限制,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广阔海域执行长期任务,真正将海上力量投射到 “第二岛链” 之外。 配合已经形成战力的舰载机部队,歼 - 35 隐形战斗机、空警 - 600 预警机、GJ-11 隐形无人机等机型的搭配,再加上四条电磁弹射带,日均最大出动架次可达 240 架,形成了集制空、反舰、反潜于一体的多域作战体系,综合作战能力相当亮眼。 从辽宁舰的改造服役,到山东舰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突破,如今 004 型核动力航母的在建,中国航母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稳扎稳打,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这不仅是海军装备的升级,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工业制造、科技创新、经济实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集中展示。 这种发展速度和技术突破,让国际社会都为之瞩目,也让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有了更坚实的底气。 按照目前的建造进度,004 型航母预计 2029 年就能正式服役,届时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将迎来质的飞跃。 当然,也有外媒猜测中国可能同时在研制另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用成熟设计保障部署效率,用核动力型号实现技术突破,这种双线发展的思路,既稳妥又具前瞻性。 不过无论后续规划如何,004 型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本身,就已经标志着中国国防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这样一艘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的核动力航母,未来会如何影响地区安全格局?它的服役又将为中国海军带来哪些新的使命和任务?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