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乌克兰对外宣布了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6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宣布,

红楼背疏影 2025-11-17 15:13:22

新消息 乌克兰对外宣布了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6日,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宣布,17日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将从零时零分到23时59分分为1至4个班次轮换停电。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乌克兰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越来越难过了。 10月14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宣布,将向乌克兰追加1亿欧元援助,用于修复发电设备及建设庇护所。 叠加此前筹集的8亿欧元越冬能源援助,账面数字看似可观。但据乌克兰能源部11月初数据显示,全国70%的发电设施受损,30%的输电线路需彻底重建,现有援助远不能满足需求。 更关键的是,俄军打击具备精准性与持续性,修复速度远不及破坏速度。以扎波罗热核电站为例,今年9月23日外部输电线路被切断,导致连续一个月无法供电,这是该电站第十次遭遇断电,也是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尽管10月23日恢复运行,但后续仍面临再次遭袭的风险。俄军现役的“天竺葵-2”无人机成本仅数千美元,却能精准摧毁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变压器,这种“低成本消耗战”,乌克兰难以承受。 这一情景可对比二战时期的伦敦大轰炸。1940年德军轰炸伦敦电力设施,英国当时同样面临停电困境,但具备三大优势:本土工业体系完整,可自主生产发电设备;英吉利海峡形成地理屏障,德军地面部队无法登陆;美国《租借法案》提供了切实援助,既包含设备也派遣工程师。 反观乌克兰,工业基地已被战火摧毁,与俄罗斯陆地接壤缺乏地理屏障,西方援助还存在拖延与缩水现象。 当前第47任总统特朗普执政,其秉持“美国优先”理念,大幅削减对乌援助。 今年美国对乌军事援助总额较去年下降40%,且援助以武器装备为主,能源领域援助占比不足5%。特朗普在10月集会上明确表示:“美国不应承担过多成本,欧洲应主导对乌援助。” 欧洲各国同样有自身考量。从表面看,欧盟提供了一定援助,例如10月14日移交了价值650万欧元的无人机干扰系统等设备,但援助以军事装备为主,直接用于能源修复的资源极少。 此外,欧盟各国尚未摆脱能源危机影响,德国今年冬季天然气储备仅达85%,需优先保障本土供应,缺乏足够精力支援乌克兰电网重建。 从军事角度分析,打击能源设施是现代战争的常规战术,目的在于摧毁对方战争潜力与民心士气。俄军这一战术实则效仿美国。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对南联盟实施78天轰炸,重点打击电力、通讯等民生设施,最终迫使南联盟妥协。 当前俄军采用相同策略,成效显著,乌克兰国家统计局11月数据显示,民众对战争的支持率较去年下降23%,停电是重要影响因素。 存在一个常见认知误区,即认为西方援助足额便能支撑乌克兰抵御冲击。但实际情况是,能源重建较军事对抗更为复杂。 以大型电站修复为例,需特种钢材、高端变压器、精密仪表等关键物资,这些物资全球仅有少数国家能生产,且交货周期至少3个月。 俄军只需针对关键零部件运输线路实施打击,便可导致修复工作失败。10月底乌克兰从波兰进口的一批变压器,便在利沃夫州遭俄军导弹摧毁,造成重大损失。 地缘政治上,乌克兰夹在俄美欧之间,能源问题早就成了博弈的筹码,俄罗斯通过断气逼欧洲妥协,美国通过控制援助拿捏乌克兰,欧洲则想借乌克兰消耗俄罗斯。 唯独乌克兰老百姓成了最大的牺牲品,他们既没法决定战争走向,也没法左右大国博弈,只能在寒冷的冬夜裹着毛毯盼来电。 有一冷门细节值得关注,乌克兰电力系统本就存在严重老化问题。苏联时期建成的设施多数未进行更新升级,战前便频繁出现停电现象。 战争爆发后,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即便当前停火,乌克兰能源部长格林丘克曾向西方记者透露:“能源系统重建需耗时10年,资金需求至少200亿欧元。” 有人会问,是否存在其他解决方案?并非没有解决方案,但均不具备可行性。例如从波兰、罗马尼亚购电,这些国家自身供电紧张,且输电线路容量有限,仅能满足乌克兰10%的用电需求。 再如建设临时电站,成本过高,一座小型柴油电站的单日燃油成本便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年的开支。谢尔盖提及:“社区内有一座临时电站,电价高达每度5美元,普通家庭难以负担。” 从国际影响来看,乌克兰的能源危机还在向外扩散。邻国摩尔多瓦因为和乌克兰共用输电线路,今年已经出现5次大规模停电。 欧盟担心的是,大量乌克兰难民因为停电涌入欧洲,会加剧社会矛盾。11月上旬,已经有超过2万名乌克兰人因为停电逃往波兰,比10月份增加了60%。 战争没有赢家,无论是俄军的导弹打击还是西方的援助行动,最终代价均由无辜民众承担。乌克兰的黑夜中,不仅面临电力短缺,更缺乏通往和平的有效路径。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俄方警告欧盟:不得没收或动用!乌军:袭击俄炼油厂!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将轮换停电 每日经济新闻2025-11-17 07:10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