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说了吗?最近央视曝光了一桩特别离谱的生意——有人居然在网上搞起了“杀人蜂”养殖培训,学费6666元,还号称“包教包会”。这种蜂可不是普通蜜蜂,而是攻击性极强的虎头蜂,有的品种甚至能追着人跑几千米远,连眼镜蛇都敢攻击,所以也被叫做“杀人蜂”。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危险的养殖现在处于监管真空地带,很多养殖户就把蜂巢设在村民房前屋后,连个警示牌都没有。这不只是赚钱门路,简直是在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新闻时,我第一反应是:怎么会有人敢养这种东西?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背后全是暴利驱动。商家喊着“低成本高收益”的口号,宣称成本500元的蜂蛹转手就能卖到5000元,昆明的一个市场每天就能卖出20吨蜂蛹。还有商家用虎头蜂泡酒,虚假宣传能治风湿、关节炎,用“三无”产品忽悠人。在这种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进来,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养祸”。来自湖南的小张就是看了“养蜂致富”的广告去培训的,他说之前只知道蜂蛹能卖钱,根本没想到虎头蜂这么危险。直到培训时看到教官演示如何应对“防蜇服都挡不住的攻击”,他才开始后怕。 我觉得,这种只顾赚钱不顾风险的行为,本质上是对生命的漠视。虎头蜂不是温顺的家畜,它们具有极强的攻击性,群体蜇刺可致人死亡,云南就有过两名幼童被蜇数百针不幸身亡的悲剧。把这些危险的生物随意放养在自然环境里,等于把周边所有人的安全都当成了可以忽略的“成本”。而且,虎头蜂还是顶级捕食者,一天能捕食上百只蜜蜂,无序养殖会导致本土蜂群锐减,破坏整个生态链。这不仅仅是养殖户个人的事,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安全和生活环境。 现在最让人担忧的是监管缺失。虽然云南、湖南、贵州等地的一些地区已要求清退或禁止养殖个别高风险虎头蜂品种,但国家层面还没有统一的法规来明确限制或规范虎头蜂养殖。养殖行业内部也缺乏安全规范和生产标准,这让很多养殖户游走在灰色地带。学界和公众已经呼吁禁止养殖像七里游这样攻击性最强的品种,并建立危险物种养殖黑名单。当“6666元包教包会”的广告满天飞时,我们缺的不是规定,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说到底,赚钱的前提是守法,一旦触碰安全红线,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我们需要尽快出台专门的管理条例,明确监管部门、制定安全标准(比如蜂巢离居民区至少500米),并严惩违规养殖行为。同时,大家也要提高警惕,如果在户外遇到虎头蜂窝,千万别自己动手驱赶或破坏,应该第一时间联系消防等专业部门来处理。 对于这个“杀人蜂”养殖培训事件,你怎么看?你觉得高风险生物养殖应该完全禁止,还是在严格监管下允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我们一起讨论如何避免“致富项目”变成“致命陷阱”。蜂 蜂毒致死 马蜂养殖骗局 来源: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