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最近那个“清华2万步”的事儿,简直是年度最佳黑色幽默。 一句话就把天聊死了: “妈妈,逛个大学走了两万步,我不考了。” 绝了。 真的,这闺女是个天才。一句话,戳破了多少中国式家长的“励志幻想”。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当妈的,提前一周抢票,做足了攻略,心里盘算着一趟完美的“朝圣之旅”。 从踏进清华西门的那一刻起,她脑子里放的都不是风景,是PPT。 “你看那棵树下的学霸,以后你也要这样。” “你考上这儿,全家都有面子。” 句句都是KPI,步步都是为了“为你好”。 她以为自己在给孩子未来的履历镀金,却没看见孩子的小脸已经从兴奋变成了痛苦。 孩子想坐观光车,她说:走路才有诚意。 我的天,诚意? 对一个腿都快走断了的小孩来说,最大的诚意就是找个地方坐下,吃根冰棍。 最后,精心策划的励志之旅,终点是孩子累瘫在地上,揉着脚踝。 妈妈满怀期待地问出那个终极问题:“怎么样,想考吗?” 结果,收获了一句能噎死人的大实话。 这事儿好笑吗?太好笑了。 扎心吗?太扎心了。 这根本不是孩子不懂事。 是大人太“懂事”了,懂事到忘了,人是有腿的,腿是会酸的,兴趣是不能靠“暴走”逼出来的。 你把一个神圣的殿堂,活生生搞成了一场意志力的拉练,最后能得到的,必然是反叛。 孩子那句“我要考技校”,哪是真想考技校。 那是在用她唯一能想到的方式告诉你: 妈妈,你的“好”,太累了。我扛不住。 我们总想着把最好的捧到孩子面前,却忘了问他们想不想要,接不接得住。 硬塞的鸡汤,不但不补,还烫嘴。 教育是什么? 不是你画一个靶子,让孩子蒙着眼往前冲。 而是你蹲下来,陪他一起看看路边的风景,然后问他,你想去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