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妈妈带女儿逛清华大学,本想激励孩子,结果,女儿逛完之后,竟然对妈妈说:“逛个大学走了2万步!不考了!”妈妈很惊讶,再次询问:确定不考了?女儿斩钉截铁的说:我还是考职业技术学院吧,还可以少走点路! 这事儿听着特逗,估计妈妈当时脑子都懵了——本来想着带孩子看看顶尖大学的氛围,让孩子心里有点奋斗的劲儿,结果好嘛,激励没成,倒给孩子整出“怕走路”的劝退理由了。谁能想到啊,清华园里那些林荫道、教学楼之间的距离,在大人眼里是人文气息,在孩子这儿直接变成“体力考验”了。 后来妈妈跟朋友聊起这事儿,还忍不住笑,说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执着于把整个校园都逛遍。从二校门走到主楼,再绕去荷塘月色,又去看了图书馆,一路上妈妈不停跟孩子说“你看这环境多好”“以后在这儿上学多棒”,孩子一开始还跟着点头,越走脸越垮,最后直接撂挑子。小孩的想法就是这么实在,不像大人会想“好大学未来有好出路”,她只觉得“走这么多路也太费劲了,还不如找个小点的学校舒服”。 其实这事儿也不能怪孩子,现在的小孩从小出门要么坐车要么骑滑板车,平时运动量本来就不算大。清华那么大,别说孩子了,就是成年人一口气逛下来,腿都得酸半天。而且孩子对“大学好坏”的判断,跟大人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大人看排名、看专业、看就业,孩子可能就看食堂好不好吃、宿舍离教室近不近、逛校园用不用走太多路。 听说后来妈妈也没强迫孩子,反而跟孩子开玩笑说“行,那咱以后找个‘迷你型’的职院,上课不用提前半小时出门”。孩子还当真了,跟同学说“我以后要考个走路少的学校”,逗得老师都乐了。周围亲戚知道了,有的说这孩子实在,有的担心“这么怕累以后怎么吃苦”,其实哪儿至于啊,小孩这会儿的想法就是一时的,说不定过两天看到职院的实训课有意思,又改主意想考了。 现在好多家长都跟这位妈妈一样,喜欢带孩子去名校“朝圣”,想让孩子早点树立目标。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世界里,“累不累”“好不好玩”比“有没有前途”更直接。说不定下次这位妈妈再带孩子去逛职院,孩子发现职院的操场要绕三圈才够800米,又会说“还是考个小点的高中吧”。 这事儿看着像个笑话,其实也挺真实的,毕竟谁小时候没因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改变过想法呢?就是不知道等这孩子再长大点,想起自己当年因为“走了2万步”放弃考清华,会不会觉得好笑。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