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怂了,急着做找补。当地时间11月10日,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二次会议上

文人学社 2025-11-11 10:44:37

高市早苗怂了,急着做找补。当地时间11月10日,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二次会议上,高市为其此前关于“存立危机事态”可能适用于“台湾有事”的言论进行澄清和“降温”,强调那只是一个“假设性回答”,并承诺未来将避免此类具体表述。 这场急着 “找补” 的澄清,距离她最初的言论不过 3 天。11 月 7 日的同一场合,面对议员质询,她明确表示若中国大陆对台动用武力,可能属于日本的 “存亡危机事态”。 这一说法瞬间引发震动,因为按照日本 2015 年修订的安保法,一旦被认定为这类事态,自卫队可单方面行使集体自卫权,无需事先征得美方同意。 更敏感的是,她的表述变相将台湾归为 “他国” 范畴。 要知道,这是日本战后首次有在任首相明确将台海冲突纳入军事介入的潜在范畴,消息一出,东亚局势立刻紧张起来。 中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应,东部战区启动实战演习,国防部发出警告,外交部也重提相关条约,一系列动作释放出明确信号。 日本国内的反应同样复杂。 防卫大臣虽提醒不宜轻易暴露军事选项,但并未否认出兵可能,财务省甚至表示会配合必要的国防支出,自民党保守派则集体沉默。 不过民间的反对声浪不小,NHK 民调显示,76% 的日本民众反对自卫队参与海外战争,冲绳地区反对率更是高达 91%,当地知事直言冲绳会成为前线被迫陪葬。 国际舆论的聚焦也让局势更显微妙。 有分析指出,高市的言论看似回应质询,实则是一次战略试探,背后是日本军事扩张的野心。 当时东京股市防务板块应声暴涨,三菱重工等企业股价大幅上涨,显露出资本对军事议题的敏感反应。 但这种试探很快撞上了硬钉子。 中国的反制动作显然超出预期。山东舰航母编队逼近琉球以东海域,军事威慑直接且有力。同时,中国在联合国文件中提出的相关议题,也从法理层面对日本形成牵制。 这些反应让日本意识到,拿台海问题做文章的代价远超预期。 美国的态度也耐人寻味。 兰德公司此前报告明确表示,台海冲突会耗尽美军资源,不应主动卷入。这意味着日本若真介入,很可能要独自面对压力,所谓的盟友未必会全力支持。 这种战略模糊让高市的激进表态失去了最关键的支撑。 高市自身的政治处境或许也是转向的原因之一。 她上台后支持率一路下滑,经济低迷、外交孤立,试图靠制造安全焦虑凝聚人心的算盘,显然没能打响。反而因言论引发的紧张局势,让她面临更多国内质疑。 澄清现场,她特意补充说明,自己的言论不代表政府立场改变,试图淡化影响。但短短 3 天内的态度反转,已经让外界看清了这场政治博弈的虚实。 从激进试探到紧急降温,每一步都透着对现实压力的考量。 这场风波也让更多人看清,台海从来不是他国可以随意摆弄的议题。任何试图介入中国内政、试探底线的行为,最终都要面临现实的反噬。高市的澄清,与其说是态度转变,不如说是对局势的重新评估。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