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出来表态了! 蒋万安出来表态了!对于郑丽文献花祭祀,有媒体问询蒋万安表示,马场町纪念公园出席统派团体举办的白色恐怖受难者追思秋祭活动,追思对象包含共谍吴石,对此怎么看?蒋万安对此,仅简单回谢谢二字!但这一“谢谢”,背后的信息可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11月8日,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这场秋祭原本是统派团体的年度固定节目,但今年却因为郑丽文到场、献花、致辞而一下子成为全台焦点。原因就在于,这场活动追思的名单里有吴石。 吴石是谁?在台湾地区,他被历史定性为“间谍”,而在咱中国大陆,他却是隐蔽战线的英雄烈士。两岸对同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天差地别,这就决定了这场秋祭本身的敏感性。 郑丽文的动作,被绿营媒体迅速放大,舆论直接扣上“国民党倾向统一”“蓝营靠拢大陆”的帽子。 然而蓝营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人支持郑丽文,也有人觉得她做得太过头。这种情况下,蒋万安作为党内新焦点人物,怎么可能不被媒体围追堵截? 结果,面对记者的提问,蒋万安只甩给大家一个“谢谢”。 这种“谢谢”,说是礼貌,其实更多的是回避。面对民族英雄的历史定位,面对郑丽文的正面表态,蒋万安选择了不表态、不站队、不负责。表面上是谨慎,其实是有意淡化历史问题,把本该明明白白的态度变成一团迷雾。 其实,郑丽文这次的表态非常清楚。她公开肯定吴石等人为民族统一献身,批评民进党歪曲历史、切割两岸联系,并重申“九二共识”,强调民族团结。 她做的是正视历史、承认责任、追思先烈,这才是一个政治人物该有的担当。尤其在当下两岸关系的大背景下,这种正面表态更显珍贵。 吴石的事迹早已载入史册。1949年,吴石将军秘密为大陆传递台湾地区的战略情报,为统一大业作出重大贡献。 1950年,因叛徒告密被捕,遭严刑拷打,依然坚贞不屈,最终与朱枫等同志一同在马场町牺牲。 临刑前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表达了以身殉国的信念。这样的民族英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该被模糊处理。 再看看蒋万安的表现。其实他一贯采取模糊策略,面对涉及统一、历史正义的问题,总是能避则避。 除了这次“谢谢”,以往他也多次公开反对“一国两制”,坚持“不统”,还强调“中华民国有自己的光复节”,试图割裂两岸共同历史。看似谨慎,实则是回避责任。 蒋万安为什么总是回避?原因其实很清楚。 蒋万安背后有沉重的家族包袱。白色恐怖时期,蒋介石直接下令处决吴石,蒋家对那一段历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蒋万安作为家族后代,既不敢承认家族的历史责任,又怕失去家族支持者。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让他在关键问题上始终闪烁其词。 还有利益方面的考量。2026年台北市长选举在即,蒋万安是国民党最被看好的候选人之一。加上台中市长卢秀燕因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不力,声望大跌,蒋万安在党内地位水涨船高。 为了不失分,他必须维持“中间路线”,尽量不激怒任何一方选民,把风险降到最低。更何况,他还在谋划2028年更大的政治布局。 还有,蒋万安的模糊态度,其实是一种拒统立场的表现。 他经常拿“不统、不独、不武”说事,实质上是默认两岸分裂状态的长期存在,这与民进党的“硬性台独”并无本质区别。这种做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误导台湾地区民众,尤其是年轻人,让大家越来越淡化民族认同。 说到底,模糊就是立场。蒋万安可能觉得用“谢谢”就能把问题糊弄过去,但历史不是谁想糊弄就能糊弄过去的。 类似的态度,不仅让两岸关系难以建立互信,也损害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形象。要知道,咱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分裂国家、回避历史的行径坚决说“不”。在民族大义面前,模糊没有出路。 蒋万安作为重要政治人物,如果只会模糊立场,会让台湾政坛出现“避难就虚”的风气,两岸和平发展的空间也会被压缩。 再来看大环境。今年,全球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朗普再次执掌白宫后,美台勾连空间进一步收窄;民进党推动“去中国化”也屡屡碰壁。 两岸统一进程加速,台湾地区主流民意也更期盼和平统一。蒋万安如果还想着靠“模糊”策略保住自己的政治利益,实际上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只会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历史不会因为谁的回避而改写。像郑丽文这样,能够主动正视历史、缅怀先烈,才是政治人物应有的格局。 台湾地区的政治人物只有勇于面对历史,坚守民族大义,才能为两岸和平发展作出贡献。模糊回避,只会让自己被历史甩在身后。 最后要说,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正视历史,是两岸携手前行的基础。 蒋万安的“谢谢”也许短期内能帮他规避争议,但长远看,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对民族大义的回避。 台湾地区的政治人物,在民族大事面前,是选择担当,还是选择回避?历史会给出答案,而人民的眼睛也会看得很清楚。 参考资料:王世坚不选台北市长,黄暐瀚:蒋万安连任几率95%,王不想输给蒋家后代 2025-11-10 10:17·海峡导报
蒋万安出来表态了! 蒋万安出来表态了!对于郑丽文献花祭祀,有媒体问询蒋万安表示,
周律鸣法
2025-11-10 20:34: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