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任何一部电影想上映必须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拿到电影公映许可证,也就是大众熟知的红底金色的龙标。 电影的生产流程和修一座大桥也差不多。 都是项目计划书,融资,项目报批审核,项目上马,大桥完工后进行质量验收,电影则是由广电总局进行审核。 审片员的队伍人数不多,大概有五六十人左右。 按照审核流程,一部电影随机分配5位审委,每位给出1-5的评分,提出修改意见。 意见不同的两方互相阐述、劝服,第三人做裁判。 如果无法达成统一,再换5位审委,直到全部意见一致。 一般审核结果就是:通过,不通过,带修改意见通过,修改后再审查。 审核员都觉得工作挺不错,别人看影片都是花钱,俺们看影片是挣钱。 和品酒师的性质差不多,别人花钱喝酒,品酒师是喝酒挣钱。 审片员还需要紧跟时代的趣味。 《泰囧》这部电影的审核很有意思,审片员都说拍的乱七八糟的,放映后却获得12. 67亿的票房。 后来再审《港囧》,大家都接受了这种能挣钱的乱糟糟式喜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