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马谡是真的好 马谡必须杀,因为吃了败仗,总得有人负责,有人背锅,对将士

末学后进乐 2025-11-09 10:00:33

诸葛亮对马谡是真的好 马谡必须杀,因为吃了败仗,总得有人负责,有人背锅,对将士们也得有个交待。 但从处置马谡的过程来看,诸葛亮对马谡简直太好了。 首先,诸葛亮没有按军令状来处罚马谡。 军令状就是现在的“承诺书”,或者“合同”,其中约定了“乙方”完不成任务,或者违约要承担的责任。 马谡的承诺是:完不成任务,就杀我全家(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然而,诸葛亮却按照“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原则,只处死了马谡,而且还主动告诉马谡:你死之后,你的老婆孩子国家来管,按月给他们发工资(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 这哪像处理犯了死罪的干部,倒像是对烈士家属的抚恤。试问,马谡的表现跟勇敢赴死的烈士沾得上边吗? 其次,马谡临死前,敢以他和诸葛亮“情同父子(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为理由,打煽情牌,意图为他的儿子争取更多的利益。 诸葛亮虽然没好意思承认有马谡这么个“名义上的儿子”,却也说他和马谡“义同兄弟”,并承诺会像对待亲儿子一样对待马谡的儿子。 如果不是平时关系非常亲近的话,恐怕马谡也不敢在当时那种情境和场合,跟诸葛亮“泡蘑菇”,讨价还价。 第三,马谡被斩首,其“首级遍示各营”后,诸葛亮竟然让人把马谡的脑袋“用线缝在尸上”,好歹让他落个全尸,这个小小的细节,也充满了诸葛亮对马谡的关爱之情。 从以上几个细节来看,诸葛亮对马谡真的是好,可能他是想把马谡作为接班人来培养,才把守街亭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样做,也是为了给他创造一个积攒政治资本的机会,因为守街亭的任务虽然重要却不难完成。 只可惜,马谡太不争气。

0 阅读:31
末学后进乐

末学后进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