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用吃瓜心态去刷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曾医生的事件,不少人还在到处求17分钟的视频。这件事忽然让我想起来我们单位一个骨干成员,何其相似。 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曾医生的翻车,撕开了职场最残忍的真相,曾医生事件的刷屏,也我突然想起前公司一位“明星总监”。 他每年年会都是优秀员工,客户表扬信收到手软,朋友圈里全是加班到凌晨的奋斗宣言。结果去年突然被辞退—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在外开了两家同业公司,把公司核心客户都倒了过去。 这件事和曾医生的遭遇何其相似:表面上看是职业道德问题,实际上撕开了一个更残酷的职场真相:人设越完美,崩塌时越彻底。 曾医生在外塑造的形象太耀眼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体贴入微。这种“圣人”人设本身就是一让同事眼红,让别人关注和惦记的角色,也非常的危险,因为当真实行为与人设出现巨大落差时,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这给我们三个很现实的职场启示: 第一、能力是基础,人品才是立足之本 特别是在体制内尤其如此,你可以靠专业能力快速上升,但让人“翻车”的永远不是专业欠缺,而是人品问题。我见过太多能力超群却倒在“私德”上的中层领导,单位能容忍你的平庸,但绝不会原谅你的背叛。 第二、千万不要高看自己所在的平台 这是很多人最大的错觉,曾医生能快速积累粉丝,湖南省人民医院这个金字招牌功不可没,但很多人错把平台影响力当成个人魅力,结果离开平台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第三,职场最危险的,是看不见的规则 体制内很多制度白纸黑字写着纪律,但真正让无数人栽跟头的,是那些没有写进规章却人人都该懂的底线——比如公私分明,比如利益回避,可惜太多人直到踩线那一刻才后知后觉。 说到这,想起我们单位去年提拔的领导,他有个习惯,每次参加商务宴请都要发朋友圈,但一定会把参会理由、公务性质说得明明白白。他说:“这不是作秀,是自我保护。” 当时觉得他太过谨慎,现在才懂这是大智慧。 在体制内,你的价值不在于多耀眼,而在于多可靠。 领导可以接受一个能力平平但绝对放心的下属,也绝不会重用一个才华横溢却随时可能出问题的“能人”。 曾医生的悲剧给所有职场人敲响警钟:珍惜你的羽毛,但别太爱惜你的人设。人设是给别人看的,羽毛才是长在自己身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