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的计谋得逞了,中国表示沉默,11月6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一项美国起草的决

烟雨评社 2025-11-08 14:05:17

美俄的计谋得逞了,中国表示沉默,11月6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一项美国起草的决议,解除对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的制裁。美国和俄罗斯都投了赞成票,而我们中国投了弃权票。 沙拉这个名字在国际社会的标签,从 2018 年起就和 “恐怖主义名单” 绑定在一起。当年部分西方国家指控他在叙利亚内战期间向极端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联合国随之对其实施旅行禁令、资产冻结等一系列制裁,这一制裁一挂就是七年。 直到 2025 年 8 月,沙拉通过合法选举当选叙利亚新总统,阿拉伯国家联盟率先发声,认为把一个主权国家元首长期列入恐怖主义名单不符合国际法,呼吁解除制裁,这为此次决议通过埋下了伏笔。 美国这次主动牵头推动解除制裁,算盘打得相当精明。叙利亚局势动荡多年,其地理位置刚好卡在中东核心地带,美国一直想重新拉拢叙利亚,制衡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 决议通过后,美国虽然明确表示会维持本国对叙单边制裁,但沙拉被从恐怖主义名单中删除,意味着叙利亚与国际社会的外交通道被打开,美国就能借着后续的重建合作,逐步渗透自身影响力。 更关键的是,美国企业早就盯上了叙利亚东部的油田资源,已有三家美国能源公司私下与叙利亚政府接触,等着制裁解除后抢占市场。 俄罗斯投下赞成票则有着另一层考量。作为叙利亚的传统盟友,俄罗斯在叙利亚有着深厚的军事和经济利益,塔尔图斯港的海军基地是俄罗斯在地中海的重要支点。 沙拉政府上台后,多次表达希望深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此次制裁解除后,俄罗斯能源企业第一时间就宣布要签署新的石油开采协议,同时还计划扩大在叙的军事技术合作,进一步巩固在中东的战略存在。美俄看似达成共识,实则都是为了自身在地区的利益最大化。 中国选择弃权并非 “沉默”,而是基于多重现实的审慎考量。外交部在投票后明确说明,经过联合国相关机构多年调查,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沙拉与极端组织存在关联,将其从恐怖主义名单中删除符合 “疑罪从无” 的国际法精神,继续维持制裁已缺乏合理依据。 但同时,中国也注意到决议虽包含要求叙利亚未来六个月提交打击极端组织进展报告的附加条款,可后续监督机制仍不够完善,这也是弃权的重要原因。 从实际影响来看,制裁解除对叙利亚来说是场及时雨。解冻的约 2.3 亿美元海外资产,能直接缓解国内粮食短缺和能源供应的燃眉之急,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预计,2026 年对叙援助资金会增加 40%,重点投向医疗重建和儿童教育。 土耳其、伊朗等国的能源企业已经排队洽谈合作,叙利亚政府也趁热推出 “百日经济振兴计划”,推进公路修复、机场扩建等项目,预计能创造 8 万个临时就业岗位。 不过挑战也同样突出,叙利亚北部仍被反对派武装控制,国内通货膨胀率高达 45%,粮食自给率还不足 50%,民生改善绝非一朝一夕。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支持联合国层面解除制裁,却坚持保留本国单边制裁,这意味着叙利亚与西方的贸易、金融合作仍会受限。以色列则明确表达担忧,认为解除制裁可能让叙利亚加强与伊朗的军事合作,威胁自身安全,后续地区局势仍存在变数。 这场投票看似是美俄计谋得逞,实则是各方利益权衡后的结果。中国的弃权立场,既尊重了叙利亚的主权和国际法基本准则,也为后续推动叙利亚问题的全面政治解决保留了空间,所谓的 “沉默”,其实是清醒的务实选择。

0 阅读:79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