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福建舰的角度都是个啥啊,福建舰入列了,跟进报道的外媒都喜欢提这茬,CNN还生怕大家不明白福建舰的问题,这是见不得中国好啊! 11月5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入列授旗仪式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福建舰以及舰载设备都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特别是其电磁弹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原本5号晚上应该公布的消息,预告也发出了,结果军迷等了一天多后才出新闻,急得军迷们都快骂人了,不过好菜不怕晚啊,福建舰的服役也就是差一个仪式而已,从9月22日公开三型战机的弹射视频后,军迷们就知道,这福建舰服役也就在最近了。 不过福建舰的服役还是引爆了各国媒体的跟进报道,大概看了下,路透社、法新社、BBC、美联社、纽约时报、CNN,CNBC,ABC,华尔街日报,彭博社,泰晤士报,卫报这些媒体基本都参与了报道,各种角度都有,比如美联社和CNN就比较深度,其他大部分都是简短报道,不过都不妨碍他们输出观点,种花家统计了下主要有三个类型: 第一是福建舰刚服役,要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时间 第二是福建舰属于常规动力,全球部署上远不如美国军舰 第三是福建舰电弹性能很优秀,但甲板调度能力有问题; 第四是PLAN(中国海军)几乎没有实战经验,不必担心中国威胁; 各位还别说,这些说的基本都是事实,一般从服役到形成战斗力有几个标准: 最短能达到“有限作战能力”:通常在几个月到 1 年之内(取决于飞机与舰员已有训练基础)。 常见的“初始作战能力(IOC/初步可用)”:1–2 年。 达到“全面战斗力 / 完整航母打击群战备”:通常需要2–5 年,有时因技术、训练或后勤限制会更长(甚至达 5 年以上)才能完全成熟、可靠并常态化部署。 所以福建舰要形成战斗力,还真得几年,按PLAN的作风,估计最多也就2年左右就能搞定了。比较有趣的是福特号航母从2017年服役到2025年还不利索,不过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电磁弹射一直都有问题,只能“坚持使用”。 第二个问题,福建舰确实是常规动力,续航大概在10000海里左右,一次部署大概在3个月左右,若有补给舰跟随则能在6个月以上,与核动力航母确实有所差距,这个是事实,不过福建舰并没打算与美国一样全球部署,在近海作战这个常规动力问题不大。 第三个问题问题,福建舰甲板调度有问题?这个说法来自CNN的报道,福建舰的2号弹射器尾部侵入降落斜角跑道,舰岛前升降机与一号弹射器尾部过近,这问题属实,福建舰的甲板布局谁都看得到,一看便知。 因为舰岛前甲板到船首长度当年是按蒸汽弹射设计的,那个轨道长度只要90米左右,结果后来电磁弹射器横空出世,而且蒸弹电弹大赛电弹竟然完爆蒸弹,所以就把原本蒸弹的位置改电弹了,最终落了这个结果。 其实定下来的时候003还是可以改主体设计的,比如加长船首、扩大甲板面积,或者更改斜角甲板的倾斜角等,但这样一来结构就要大改,估计至少也要延后1年以上,而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所以只能小改,甲板和升降机只能接受了。 不过各位也不用担心,这个确实会影响一点调度,当时评估影响是7%,因为按现代舰载机出击波次来算,基本不会冲突,只有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会有影响,估计这就是7%影响的原因。后续004、005、006肯定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第四个没有实战经验,这个还真得认,PLA都没有实战经验,不过说两个案例啊,美军在伊拉克打了多年“治安战”的部队调回国内后参与现代复杂条件下的战争演习,结果全军覆没,这种实战经验又有什么用? 另一个是PLA没实战经验,但外销给巴基斯坦的武器把经验丰富的印度空军打了个7:0,印度这经验算不算实战经验?或者换句说中国设计武器为未来设定的战争模式是不是非常符合降维打击? 各位有所不知,朱日和基地就是在日夜各种战争设定进行演习,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都在这里得到了相当严酷的锤炼。海军呢?首先是打海军,中国在罗布泊沙漠设置了超长滑动轨道,模拟军舰移动进行打靶,这是单纯的进攻。 那么海战呢?中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演习几乎是在实战条件下,要是还不够的话,中美近些年来在海上交手美国不仅占不到半分便宜,还被中国海军追着羞辱,你要说美军隐藏实力了吗?为什么1994年黄海危机时为什么不隐藏实力?1996年台海危机时不隐藏实力?反而到了2014年南海危机时隐藏实力了?为什么到了近期在中国近海隐藏实力了? 这就是实力下降,这个是不能用有没有实战经验来搪塞的,装备上看要武器的看开发者对未来战争的理解,为未来战争设定一种作战模式,或者重新理解现代战争,新武器将嵌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进攻或者防御体系,比如高超音速导弹,比如激光武器等。 未来作战模式理解同等的基础上那就比拼武器的先进,同等先进上,就要看武器保养与训练有素,在这些都同等的基础上才看有没有实战经验,你看大清士兵实战经验再丰富也比不上洋枪洋炮,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