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最强盛的时候,为啥不直接吞并全世界呢?其实两千多年前的王翦就回答过了

关羽深聊娱乐 2025-11-07 16:32:36

[太阳]美国最强盛的时候,为啥不直接吞并全世界呢?其实两千多年前的王翦就回答过了。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力达到历史巅峰,工业产值占全球50%,黄金储备占75%,拥有独家核垄断,航母编队横行四大洋,彼时的美国,如同握着无限手套的超级大国,理论上具备横扫全球的军事能力。   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个最强盛的国家没有走上吞并领土的老路,反而拒绝了墨西哥的并入申请,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选择用更隐蔽的方式影响世界,这背后,藏着比征服更精明的战略考量。   美国的崛起始终带着强烈的商人思维,每一项战略决策都离不开成本核算,领土吞并看似能扩大版图,实则是捡芝麻丢西瓜的愚蠢选择。   越南战争中,美国投入50万兵力、耗费2000亿美元,最终却在游击战中狼狈撤军,军事胜利能拿下土地,却拿不下当地民众的反抗。   阿富汗战争更像是一场“无底洞”消耗,20年时间、2.3万亿美元的投入,换来的是塔利班重新掌权,美国除了留下一堆战争创伤,一无所获。   更现实的是,并入领土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治理成本,墨西哥曾多次申请加入美国,却被果断拒绝,美国深知,接纳这个邻国就要补贴巨额福利,还要应对边境犯罪和毒品问题,反而会拖垮自身经济。   波多黎各的并入请求同样被驳回,这个经济落后、债务缠身的地区,不仅无法为美国带来收益,还可能影响大选格局,成为“甜蜜的负担”,对美国而言,霸权的核心是盈利,而非负重前行,与其吞并领土背负治理包袱,不如保持距离、坐收渔利。   即便美国实力超群,也无法挣脱时代的枷锁,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以国际法的形式禁止侵略行为,形成了制约霸权扩张的国际秩序,如果美国贸然吞并他国领土,将遭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陷入外交孤立。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的民意基础也不支持大规模对外占领,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国内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年轻士兵的伤亡让民众对海外扩张充满反感,伊拉克战争的争议,更是让美国政府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美国的民主制度也对霸权扩张形成了制衡,总统任期有限,对外战争的巨额开支会挤占民生福利预算,引发选民不满,政治家们清楚,与其冒着失去选票的风险搞领土吞并,不如通过更温和的方式实现控制。   这种内外夹击的束缚,让美国不得不放弃直接吞并的念头,转而寻找更隐蔽的替代方案,放弃吞并不代表放弃控制,美国找到了一套性价比更高的霸权玩法,软控制。   这种方式无需派兵占领,却能实现对全球的间接统治,堪称“无冕之王”的智慧,美元霸权是其中的核心武器,通过加息降息的周期波动,美国可以轻松收割全球资产,让其他国家为其经济危机买单。   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快餐等文化产品,成为传播美式价值观的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球民众的认知,WTO、IMF等国际组织,则成为美国制定规则的工具,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自己却搞农业补贴、限制高科技出口,形成不平等的贸易格局。   这套“软控制”组合拳,比直接吞并更具穿透力,它不需要承担治理成本,不需要面对民众反抗,却能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21世纪的霸权,不是占领领土,而是控制规则、货币和文化,美国的选择,正是顺应了霸权形态的进化趋势。   美国在最强盛时拒绝吞并全世界,并非出于仁慈,而是精明的战略选择,领土吞并的高成本、国际国内的双重束缚、软控制的高效性,共同促成了这一决策。   从本质上看,美国的霸权不是领土霸权,而是利益霸权,它不需要将全世界装进版图,只需要让全世界为其利益服务,这种克制,恰恰是美国霸权的高明之处,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收益,用隐蔽手段维持全球主导地位,而这,也为我们理解当代国际秩序,提供了一把关键的钥匙。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没有200多年的虚伪和卑鄙,还真成不了世界那个最强大的国家》

0 阅读:349

猜你喜欢

关羽深聊娱乐

关羽深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