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博物馆抽烟,陈毅一见,立刻提醒:“这里禁止吸烟。”毛泽东不慌不忙地吸了两口,然后咧嘴一笑,说了四个字:“快活一下。” 一个简单的标牌,一句轻松的话,背后却是六十年的烟火人生。当革命即将成功,当新中国即将诞生,这位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伟人,面对禁烟标牌的那一刻,展现了怎样的真性情? 1949年9月19日,距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还有两天。那天下午,毛主席难得偷个闲,带着程潜、陈明仁这些刚刚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还有陈毅、刘伯承、粟裕等老战友,一起去天坛转转。这种时候,团结工作比什么都重要,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比开多少次会都管用。 毛主席的烟瘾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在他留给世人的诸多影视、图片、文字数据中,手夹香烟或在嘴上叼着香烟成了他的公众形象。据说在延安窑洞里写《论持久战》时,他是一根接着一根,一天可以抽五六十根。这个习惯从井冈山时期就养成了,那时候条件苦,什么烟都抽,土烟、旱烟,甚至拿废纸卷烟叶子。 据美国作家R.特里尔撰写的《毛泽东传》,“毛至少有六十年的抽烟历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都不如毛抽掉的卷烟多。他说:我们工作太辛苦,不能不抽。”这话说得实在,革命这么多年,多少个通宵达旦,多少次生死关头,香烟确实陪他走过了太多艰难岁月。 那天在天坛东配殿,毛主席习惯性地掏出香烟点上了。他边听讲解员介绍那些古代祭天的乐器,边若有所思地吸着烟。就在这时候,陈毅走过来,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门框上那块小木牌。牌子很不起眼,上面就四个字:“请勿吸烟”。 陈毅这人性格直爽,跟谁都不见外。他和毛主席认识这么多年,从江西苏区到长征路上,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什么场面没见过?所以他敢开这个玩笑,也知道主席不会介意。 毛主席看了看那块牌子,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按理说,看见禁烟标志应该马上把烟掐了,可他没有。反而不慌不忙地又吸了两口,让烟雾慢慢散开,这才咧嘴一笑,说出了那四个字:“快活一下。”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乐了。在世人眼中,毛主席庄重严肃,举手投足间尽显领袖气度。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主席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真性情。这”快活一下”四个字,既轻松幽默,又透着一股子湖南人特有的率真。 说起来,毛主席这辈子和烟的关系确实复杂。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一次次惊涛骇浪中,毛主席总是手拿烟卷,谈笑自若地指挥着全党全军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重庆谈判的时候,为了表示诚意,他整场谈判都没抽一支烟,蒋介石后来都感慨说这个人不简单。 建国以后,条件好了,毛主席的烟瘾也没减。工作时吸,休息时也吸,他的很多重要思想都是在烟雾缭绕中形成的。有时候一边批文件一边抽烟,桌上总是烟雾缭绕的。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习惯了,知道主席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得抽烟。 1958年6月7日,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率黄镇和另外几位回国的大使一同来到中南海游泳池。当时,毛泽东招呼大使们入座,顺手递上一支烟给陈毅,陈毅摆了摆手:“我戒了。”毛泽东笑着把烟放在嘴上说:“还是你有决心,我戒不了。”这话说得很实在,戒烟这事儿,真不是说戒就能戒的。 不过,时间到了1974年,情况变了。1974年,出于对健康的考虑,毛泽东开始戒烟。在人生的最后两年里,再也没有和烟打过交道。这次是真戒了,而且戒得很彻底。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煎熬,毛泽东终于告别了香烟,直到去世都没有吸一支烟。 想想那天在天坛,毛主席说的”快活一下”,其实挺有意思的。那时候新中国马上就要成立了,革命即将成功,确实应该”快活一下”。但也许他没想到,二十多年后,他会为了健康彻底告别陪伴了自己大半辈子的香烟。 陈毅元帅后来担任了外交部长,在外交战线上为新中国做了很多工作。1972年1月6日,陈毅病逝,毛主席不顾自己身体不好,坚持参加了追悼会。老战友之间的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那次天坛游览,虽然只是建国前夕的一个小插曲,但确实很有意思。一块小小的禁烟牌,引出了一句轻松的话,却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真实的一面。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大事件固然重要,但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往往更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 六十年烟火人生,一句”快活一下”。你觉得这四个字背后,还藏着什么样的人生感悟?欢迎分享你对这个历史细节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聊聊那个时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