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了老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基本可以说没多大失误,他们没压制住中国的崛起那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1-06 22:28:54

不要小看了老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基本可以说没多大失误,他们没压制住中国的崛起那是因为中国这发展路子太独特了,超出了他们的理解。面对中国,美国就像拿着老工具箱,翻来覆去找不到合适的家伙。14亿人口的工业化国家,历史上头一回,美国也头回碰上这种硬茬。 说起美国对华政策,总有人觉得他们手忙脚乱,处处碰壁,其实仔细捋一捋,你会发现这帮家伙的套路还真没多大毛病。问题出在哪儿?不是美国笨,而是中国这条路走得太另类了,压根儿不按他们的剧本来。历史上,美国对付过不少对手,日本、苏联那些事儿,都被他们用老办法收拾得服服帖帖。可中国不一样,14亿人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全球头一遭,美国这回真遇上硬骨头了。他们的工具箱里,全是针对传统玩家的家伙事儿,翻来翻去,愣是没找到对症的药。 先说经济这块儿。美国学着当年对付日本的招数,直接上关税大棒。1985年广场协议那会儿,日本经济正风头正劲,美国拉着G5国家签协议,逼日元升值,出口一蹬刹车,日本就陷进资产泡沫和长期停滞。快进到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战拉开帷幕,特朗普政府先是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后来扩展到2500亿规模,涵盖从钢铁到消费电子的全链条。逻辑上没错,这招在过去管用,目的是抬高中国出口成本,逼企业回流美国本土。可中国呢?没像日本那样直接趴下。国内转向扩大内需,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7万亿人民币,增速5.1%。同时,供应链调整得飞快,高科技产品转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出口总额不降反升,到2024年上半年就破11万亿美元。美国的逆差没缩多少,反而因为通胀压力,自己企业叫苦连天。这不是政策失误,是中国体量太大,缓冲空间足,工业基础链条完整,能扛得住这种压力测试。 技术领域,美国更狠,抄的是对苏联的作业本。冷战时,他们封锁高科技出口,卡住苏联的军工命脉,导致对方军备竞赛拖垮经济。2019年起,美国把华为拉进实体清单,商务部直接禁售芯片、软件和技术服务,光刻机这种核心设备,荷兰ASML公司也得听美国招呼,不准卖给中国企业。2022年10月,美国又升级规则,限制AI芯片出口,连英伟达的A100都卡住。表面看,这招精准打击中国高科技野心,意图掐断从手机到数据中心的供应链。可中国这边,华为海思从2019年底就开始囤货,2020年推出麒麟9000芯片,自主率超50%。中芯国际砸钱扩产,14纳米线宽产量稳住,2024年7月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三期落地,规模超3000亿人民币,拉动企业加速国产化。结果呢?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2018年的15%升到2024年的30%以上,手机芯片、光伏逆变器这些领域基本不靠进口了。美国企业像高通、英特尔丢了上百亿市场,股价波动大,国内还闹人才流失。这说明啥?中国不是苏联那种封闭体系,而是嵌入全球分工的玩家,能通过逆向工程和产学研结合,快速补短板。美国的封锁反而刺激了本土创新,成了中国科技的催化剂。 地缘政治上,美国玩的还是冷战老把戏,拉小圈子围堵。印太战略从奥巴马时代就开始酝酿,2017年特朗普复活四方安全对话(QUAD),拉日本、印度、澳洲组队,焦点直指南海和台海。2021年拜登上台后,升级成AUKUS协议,美国、英国、澳洲三国分享核潜艇技术,2023年又扩展到菲律宾,卖了价值5亿美元的二手军舰。南海这边,美国军舰常态化“自由航行”,2024年上半年就执行了10多次,驱逐舰靠近中国岛礁12海里以内,宣示所谓航行自由。 这些动作在冷战时对苏联管用,阿富汗战争拖垮了莫斯科的财政。可对中国,效果大打折扣。中国海军从辽宁舰起步,到2024年山东舰、福建舰服役,航母编队蓝水能力跃升,南海巡航常态化,海岸警卫舰吨位超万吨,2023年驱离美舰超50次。外交上,中国通过东盟框架谈南海行为准则,2024年7月与菲律宾重启双边磋商,避免摩擦升级。美国的盟友圈子拉得散,日本忙着能源安全,印度顾着中印边境,澳洲经济上离不开中国铁矿石出口。2024年中美澳三边贸易额超2000亿美元,谁也不想真打起来。这圈子看着热闹,实际松散,中国用“一带一路”反围堵,2023年签约项目超3000个,覆盖150多国,基建投资拉动全球增长3%。 为啥这些老招数对中国失灵?根子在中国的发展模式上。美国习惯对手要么搞自由市场,要么卷军备竞赛。中国不玩这套,实业立国,稳扎稳打。不像日本靠金融泡沫起家,一戳就破;也不像苏联重军工,轻民生,内耗严重。全球看,美国拉G7谈“去风险”,但中国对G7出口2023年仍增7.5%。这局面,美国政策没大错,执行力强,情报系统全球领先,但中国崛起靠内生动力。

0 阅读:1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