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篮球只有你们能定义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观点的权利“
“世界上不是要争个是非对错,你没必要把自己真的代入nba世界里(杨瀚森选中的时候你说你们互相握手真的尴尬)“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对立的风会刮到解说的圈子里来。这个世界真的不会好了“
“苏老师说的不对,你写文章反驳就是了,怎么还能让人删文章呢?“
“为了上位博流量,踩前辈,这个小人行径;有理说理,自己提出观点来证明,却要搞情绪输出,玩对立,互联网的意见领袖不是好当的。“
“篮球观点各抒己见不好吗,非得整得这么难堪为了啥,谁能保证自己的篮球见解百分百对“
“大家理性看待这个事情吧,一切都是为流量。“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应该给苏老师应有的尊重,解说圈不应该有小圈子排挤不在小圈子里的人。“
——————————————————————————————————
关于这两天的争论,我在评论区摘取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发言。总结下来,还是十分有代表性的,核心就两条:
1. 觉得人人有表达的权利
2. 觉得公开撕逼是为了吸引流量,潜台词是,有流量就有钱,为了钱不惜撕破脸
我们会发现,每次互联网上发生争议,更多不明真相的人,都会选择用这两条理由作为站队的理由。我支持A,我支持B,我谁都不支持,你们都TM流量狗....
但是,A和B之间的矛盾到底在哪,真正关心的人不太多。可能也不太懂。只觉得你俩这样,很不体面,尤其挑事的那个更不体面。
不专注核心焦点,只关注争吵本身,是互联网撕逼的常态。
那核心焦点是什么?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 提出不打挡拆的,是灰熊另一个助教拉洛士,不是伊萨洛
2. 斯普利特不是伊萨洛的助教,是继任者,两者之间没有关联关系,伊萨洛在巴黎供职期间,斯普利特在火箭做助教,伊萨洛去灰熊任职后,斯普利特才从火箭离开,接任巴黎主教练。两者没有交集。
3. 灰熊本赛季重拾挡拆发起,提升比例位列联盟第一,因为莫兰特就是挡拆后卫。也因为主张少打挡拆的拉洛士已离队。而像热火和火箭,之所以大幅度降低挡拆发起,主要因为伤病原因导致的挡拆持球手的资源极度稀缺,不是为了不打挡拆而不打挡拆,是没法打,只好另辟蹊径
4. 在25夏的世界篮球发展白皮书中,很明确的指出,挡拆打法是当前世界的主流打法,未来一段时间更是,而中国篮球刚刚意识到这种潮流的变化,国家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挡拆发起,这是中国篮球和世界接轨的契机。而未来篮球具体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但对于中国篮球来说,使用挡拆一定是未来趋势。
5. 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吹所谓的“未来篮球”是,少挡拆或不挡拆,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是逆潮流的,是完全背离事实的,也是没有事实依据做出的武断结论,也是不利于国内篮球拓展思路的一种说法。少挡拆或不挡拆,可以是一种用法,但他不一定代表未来,也不一定适合中国篮球。中国篮球现在需要与世界接轨。
最后我想说说我的个人感受。
在网上你绝对看不到A说,1+1=2,B说1+1=3,然后会有人蹦出来敢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观点的权利“。一方面这是常识,是公理。另一方面,人人有表达自由,那自然包含表达正确、合适的观点的自由,和,胡说八道,颠倒是非,黑白不分的自由
在小小的篮球自媒体圈子里,经常有人以此为由,发表一些奇形怪状的言论,而当别人指出他们事实错误,或逻辑错误时,就总用,表达自由来做挡箭牌,以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
我觉得读者也好,作者也好,既然非常强调要有表达的自由的话,那相应的,批评和被批评的自由显然也应该是有的。既然允许你胡说八道,当然应该允许别人的驳斥和论证。而篮球这个小圈子里,虽然不一定要有1+1=2这样的公理,但相对条件下的一些共识,还是应该存在的。这也是大家更好的理解篮球、观赏篮球这样的运动,一个最核心的基础。
在我个人看来,25年的篮球发展报告白皮书,属于这样的基础。旋猫做过的纸上篮球,属于这样的基础。圈哥做过的篮球矛与盾系列也属于这样的基础。
未来也应该有更多这样的基础,或行业标准建立起来。这有利于中国篮球的发展,显然对于提升球迷的观赛水平也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