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撞的我家孩子,凭什么让我赔钱?”吉林,两孩子课间休息,操场上玩耍,奔跑中两人

鸿鹄浮歌 2025-11-06 11:47:10

“他撞的我家孩子,凭什么让我赔钱?”吉林,两孩子课间休息,操场上玩耍,奔跑中两人相撞致其中一人骨折。骨折的男孩父母索赔13万,法官让另一方父母赔偿50%,校方赔偿30%,如果不接受调解会判更多? 据法治进行时11月3日报道,事情发生在吉林的一所小学里,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操场上撒欢。 王先生的儿子小王,正沿着操场的一侧直线向前跑,就在这时,另一个男孩小哈,从他左前方斜着跑过来。 监控视频清楚地记录了接下来的一幕:小哈一边跑,一边扭着头往后看,似乎在跟谁嬉闹或者在看什么东西,完全没注意前方的路,就这么一扭头的工夫,他一头撞在了正常跑步的小王身上。 两个孩子都摔倒了,小王自己爬了起来,没什么大碍,但小哈却没能站起来,送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是骨折。 孩子在学校出了事,家长自然心急如焚,小哈的父母很快找到了学校,也联系了王先生,张口就要赔偿13万元,包括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等。 王先生一开始觉得,孩子们在学校磕磕碰碰难免,既然对方孩子伤得比较重,出于人道主义,他愿意承担一部分医药费。 可对方家长一开口就是13万,并且认为责任全在小王身上,这让王先生无法接受,他反复看了好几遍学校提供的监控录像,画面里明明白白,是小哈自己没看路才撞上来的,自家孩子简直是“人在跑道走,祸从天上来”。 双方家长谈不拢,最后只能闹上法庭,在正式开庭前,法官组织了庭前调解,本以为法官能明辨是非,还自己一个公道,可调解方案一出来,王先生彻底懵了。 法官建议,小哈的13万索赔,由王先生家承担50%,学校承担30%,剩下的20%由小哈家自己承担。 “凭什么?”王先生当场就急了,他指着监控画面对法官说:“法官您看,我儿子是正常跑步,是那个孩子自己不看路撞上来的!这怎么能是我儿子的主要责任呢?要是他故意推人、绊人,我砸锅卖铁也赔,但这明明是意外,是对方的过错更大!” 法官听完,并没有直接回应王先生的质疑,反而敲了敲桌上的调解文件,语气平淡地提醒他:“现在是调解阶段,你们接受这个方案,赔6万多就行了,如果调解不成,进入判决程序,那对方要求的精神损失费、后续治疗费这些,法院都可能会支持,到时候算下来,你家可能要赔八万,甚至更多。” 这话听在王先生耳朵里,不像是调解,更像是威胁,他感觉自己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硬逼着承认自己没犯的错。 他觉得这太不公平了,这不就是谁受伤谁有理,谁闹得凶谁有理吗?如果这样判,那不是在告诉所有孩子,以后在学校可以随便跑、随便撞,反正只要自己受伤了,就有人给你兜底赔钱?那以后谁还敢让孩子在操场上正常活动?是不是都得用绳子拴在座位上才算安全? 这件事在网上曝光后,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很多网友看了视频后,都觉得这个调解方案简直是和稀泥。 有位网友说得特别直接:“这不就是典型的‘我弱我有理’吗?受伤的孩子确实值得同情,但同情不能代替事实和责任,明明是自己回头看路不专心导致的事故,却要让正常跑步的人来承担主要责任,这法律的公平性体现在哪?” 另一位网友则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担忧:“判学校赔30%我能理解,毕竟是在学校出的事,学校有监管责任,但让另一个孩子赔50%就离谱了,这样一来,学校为了避免麻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刀切,以后课间休息不准出教室,不准跑,不准跳,最后受害的,还是所有活泼好动的孩子们。” 确实,这件事撕开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委屈,更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于“规则”和“责任”的思考,在孩子的世界里,奔跑和玩耍是天性,磕磕碰碰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我们当然要保护孩子,但这种保护不应该是让他们变成温室里经不起任何风雨的花朵,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并且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如果一个孩子因为自己不遵守规则、不注意安全而受伤,最后却让遵守规则的另一方来承担大部分责任,这传递出的信号是极其危险的。 它会让犯错的孩子觉得犯错没有成本,会让遵守规则的孩子觉得遵守规则没有意义,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将会失去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法律的本意是维护公平正义,而不是简单地“摆平”事情,调解的初衷是化解矛盾,而不是谁受伤就偏向谁的“和稀泥”。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每一次判决都能成为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课,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自由和规则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这样,他们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负责任的公民,这件事最后会怎么判决我们还不知道,但它引发的讨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您觉得,这笔钱,王先生到底该不该赔?评论区里聊聊您的看法吧。 信源:法治进行时2025-11-3

0 阅读:46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