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网

慕蕊看趣事 2025-11-06 11:25:02

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表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网友认为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声上!一定要增加人民的收入,不然的话,这个矛盾会越积越大。 国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很多商品出现滞销,企业生存艰难。同时,消费市场的低迷,这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为此,我国各地出台了很多刺激消费的办法。比如,发放消费券、给买家电补贴。不仅如此,国内银行也把各档存款利率下调到历史最低。就是希望把居民存款都逼出来用于消费和投资。尽管如此,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居民消费需求不断萎缩。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场经济论坛上,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的一番话让全场寂静后爆发出热烈掌声。面对台下坐着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拼命发消费券、搞促销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根本就是错误的!” 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后,短短一天就收获了200多万点赞,网友纷纷留言“终于有人说出大实话”“这才是懂民生的真专家”。在消费刺激政策密集出台的当下,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那些沉迷于数据增长的人。 吴晓求的质疑并非没有依据。202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停留在1.8%,消费券发放最密集的月份,也只让增速短暂反弹到2.5%就迅速回落。 北京西城区一家超市的收银员王大姐对此深有体会:“政府发了50元消费券,我倒是用它买了米和油,但本来也是要花的钱,发券只是让我提前买了,下个月该省还是得省。” 她算了笔账,自己每月3800元的工资,扣除房租1500元、水电燃气500元,剩下的钱只够维持基本生活,“没多余收入,再刺激也不敢乱花钱”。这种“钱包空了不敢消费”的心态,在低收入群体中相当普遍。 更值得关注的是储蓄率的变化。虽然没有最新的全国居民储蓄率数据,但从欧美国家的情况能看出趋势——欧元区2025年第二季度储蓄率升至15.4%,美国8月储蓄率也维持在4.6%,中国老百姓的储蓄意愿同样居高不下。 上海白领李敏最近把每月开支压缩了30%,原本计划换手机的钱也存进了银行:“现在就业形势不稳定,多存点钱心里才踏实。” 她的想法代表了很多人的顾虑,当未来收入预期不确定时,消费自然会变得谨慎。而那些瞄准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的刺激政策,在这种心态面前,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吴晓求在论坛上强调,消费的基础是收入,就像水涨才能船高。他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着居民收入大幅提高,那时候不用刻意刺激,消费市场也能蓬勃发展。 如今要想真正激活消费,关键是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他提到的“增加收入”,在不久前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也有体现,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这些政策如果能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动力不足的问题。 网友对吴晓求的支持,本质上是对增加收入的迫切期待。在相关话题的评论区里,“希望工资能跟上物价涨速”“让打工人多挣点钱比啥都强”“落实带薪休假也能促进消费”等留言获得高赞。 广州一位网约车司机陈师傅的留言很有代表性:“我每天跑12个小时车,月收入也就6000多,除去油钱和平台抽成,剩下的真没多少。要是能少抽点成,我也愿意多花点钱改善生活。”这种朴素的愿望,道出了普通民众最真实的需求。 刺激消费本身没有错,但必须找对方向。当消费券、折扣促销等短期政策效果越来越有限时,是时候把更多精力放在增加居民收入上了。 只有让老百姓敢花钱、有钱花,消费市场才能真正活跃起来,经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吴晓求教授的话之所以能引发共鸣,就是因为他戳中了问题的要害。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切实可行的增收政策出台,让大家不再为花钱发愁,让消费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官方信源: “十五五”民生蓝图:就业、收入、教育等将迎哪些红利?_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人民大学吴晓求:拉动消费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消费的刺激是以收入的增长和就业稳定为前提_新浪网

0 阅读:41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