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06 00:17:03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2022年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其实很明确——就是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毕竟北约都东扩五次了,从波兰到波罗的海三国,防线都快怼到俄罗斯家门口了,乌克兰要是再入约,俄罗斯西部就彻底没缓冲带了,相当于把刀架在脖子上过日子。 但战局的走向完全超出了最初的预期,俄军计划的闪电战没能拿下基辅,2022年3月就从基辅郊区撤了军,哈尔科夫方向也遭遇顽强抵抗。 这时候俄罗斯才发现,欧美根本不是口头吆喝,而是真金白银地砸资源,美国国会累计通过五项法案,给了乌克兰1750亿美元援助,其中军事援助就有698亿,虽然泽连斯基后来抱怨实际拿到的还不到一半,且不少是过时装备,但这些援助里的标枪导弹、毒刺导弹还是给俄军造成了不小麻烦。 而且关键是美国借着援乌把70多个本土军工城市喂得饱饱的,援助资金里一大半用来更新自己的武器库存,等于借别人的战争练了兵、清了库存,这种“假援乌真利己”的操作,让俄罗斯彻底明白,这场仗已经不是阻止入约那么简单,而是和整个北约体系的对抗。 既然退无可退,俄罗斯的战略目标自然就变了,这占据的20%土地可不是随便捡的便宜。顿巴斯地区藏着乌克兰50%以上的煤炭储量和20%的天然气田,扎波罗热有欧洲最大的核电站,赫尔松控制着黑海出海口,这些地方连起来就是一条资源和战略生命线。 要知道乌克兰2021年光农业出口就有270亿美元,全球46%的葵花油、18%的大麦都从这里产出,掌控了这些区域,俄罗斯不仅能切断乌克兰的经济命脉,还能在全球资源市场攥住话语权。 而且俄罗斯还搬出了“新俄罗斯”的叙事,说这些地区历史上就与自己血脉相连,等于给领土控制披上了合理化外衣,未来谈判时手里的筹码也更重。而且打了三年,俄罗斯的底气反而更足了。 国内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冲突的支持率一直稳定在70%到75%,反观乌克兰,支持“战斗到最后”的比例从2022年的75%跌到了2024年底的38%,超过一半人想谈判。 军工产能更是爆了表,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2023年的坦克产量是前一年的3.5倍,炮弹产量直接翻了9倍,前线耗多少就能补多少,80%的战场装备都能自己造。 反观欧美,欧洲14国的民调里,多数人都觉得战争会以停火结束,美国的援乌热情也随着选举降温,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俄罗斯更不可能轻易收手。说到底,这场仗早就脱离了最初的“阻入约”范畴。 从地缘安全上看,俄罗斯要是现在撤了,北约肯定会趁机在乌克兰部署更多军事设施,等于白打一场; 从实际利益看,手里的资源宝地和战略要地丢了太可惜,毕竟顿巴斯的煤炭、扎波罗热的电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从对抗态势看,已经和北约掰上了手腕,退缩只会被视作软弱,后续只会更被动。 所以哪怕打了三年,俄罗斯也得硬着头皮打下去,毕竟目标变了,筹码多了,退路反而少了,这场二战后欧洲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也就只能继续拖下去了。 上面的分析结合了冲突中的关键数据和案例,贴合你提到的战略目标转变核心。如果你觉得某部分可以补充更多细节,或是想调整叙述重点,欢迎随时说。

0 阅读:0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