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别乱治!一个方子3步走,通肠腑、化积滞、调脾胃,消除隐患! 5月下旬的时

陈玉龙谈养护 2025-11-05 18:27:18

肠息肉别乱治!一个方子3步走,通肠腑、化积滞、调脾胃,消除隐患! 5月下旬的时候有位陈先生找我,肠息肉问题较为突出,这几年症状逐渐加重。他自述总感觉腹部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又闷又胀,尤其是饭后,这种不适感愈发明显,稍微吃多一点,肚子就胀得难受,要缓好一会儿才能有所缓解。平时排便也不规律,时而便秘,好几天才排一次便,大便干结如羊粪;时而又腹泻,一天跑好几趟厕所,还伴有黏液。他的心情也因为这些身体上的不适变得烦躁不安。 陈先生说,他已经去过四家医院。 第一家是综合性医院的消化内科,医生通过肠镜检查,诊断他为多发性肠息肉,且部分息肉有增大趋势,建议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加上后续的病理检查等费用,算下来要好几千块。 第二家是另一家三甲医院的胃肠专科,诊断结果同样是多发性肠息肉,医生提出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不过手术难度较大,需要住院治疗,费用更高,且术后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 第三家是专业的消化病医院,医生给出的方案和前两家类似,也是建议手术切除息肉,同时还推荐了术后的一系列康复治疗,包括肠道功能恢复训练、营养支持等,整体费用不菲,并且提醒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第四家是当地有名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挂的是脾胃病专科门诊,医生通过脉诊和观察舌苔,说他是脾胃虚弱、痰湿内阻导致的肠息肉问题,开了一些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陈先生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并不明显。 最后,陈先生找到了我。他本来打算专程坐车来找我当面诊治,但是我拒绝了,没有让他跑这一趟。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了,一个来回光车费就得上千。如今经济形势不太好,大家挣钱都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所以我就隔着屏幕给他详细了解肠息肉的情况。陈先生自述平时还常有腹部隐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稀且夹杂不消化食物的症状,偶尔还会出现肠鸣音亢进,腹部咕咕作响,睡眠质量也很差。 看完他的情况,我开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桃仁、红花、丹参、薏苡仁。 这里面是什么道理呢? 其实,肠息肉在中医里属于“肠癖”“积聚”的范畴,呈现出一种“痰湿瘀滞之象”。简单来说,就是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水湿内停,痰浊内生,再加上气滞血瘀,这些病理产物积聚在肠道,就形成了肠息肉。脾胃虚弱是内在的根本原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是外在的诱发因素,痰湿与瘀血相互搏结,阻滞于肠道,就出现了“腹部不适、排便异常”等症状。 那么,这个痰湿瘀滞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方面是脾胃亏虚,运化无力,不能将水谷精微正常输布到全身,导致水湿停聚,化为痰浊。另一方面是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损伤脾胃,或者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得痰湿内生。同时,气滞则血行不畅,瘀血内生,痰湿与瘀血相互交织,就形成了肠息肉。 换句话说,肠息肉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归根结底,还是“正虚+痰湿+瘀血”夹杂为病。 所以,化解肠息肉的方法是:通、化、补。 通——疏通肠腑气机,促进肠道蠕动,让肠道通畅无阻:肠息肉患者肠道气机不畅是关键问题,用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肠道的正常蠕动;陈皮理气健脾,半夏燥湿化痰,二者合用,能调理肠道气机,缓解腹部胀满不适。 化——化痰祛瘀,消散积聚在肠道的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痰湿瘀血积聚在肠道是形成肠息肉的重要因素,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消散肠道内的瘀血;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能清除肠道内的痰湿,将肠道积聚的痰瘀彻底消散,改善排便异常的情况。 补——补益脾胃气血,从根源上增强机体运化水谷、抵御病邪的能力: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为肠道提供充足的营养。党参、白术、茯苓补益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让肠道获得充足的滋养,从根本防止肠息肉的复发。 陈先生坚持服用3个月后,自述腹部胀痛、胀满的感觉明显减轻,排便逐渐规律,便秘和腹泻的情况都得到了改善,大便基本能保持每天一次,且成形无黏液。 调理半年后复查肠镜,部分较小的肠息肉已经消失,较大的息肉也有所缩小,肠道黏膜恢复正常。现在他已经能正常参加工作,生活不受影响,彻底摆脱了之前身体不适带来的困扰。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