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任鲁豫说:“当年,我在考上中央电视台后,我河南台的领导就找我谈话,我去到他

戴婚纱聊军事 2025-11-05 14:08:25

主持人任鲁豫说:“当年,我在考上中央电视台后,我河南台的领导就找我谈话,我去到他的办公室,只见所有的领导都在,他们就说能不能不要走,你看你在这也工作了四年多了,我们对你有多么的器重,你也是知道的,你去了央视,那里人才如过江之鲫,你未必能出头,而在这里,你已经是拔尖的了。 2002年的郑州,初秋的风已经带了点凉意,任鲁豫攥着央视12频道(西部频道)的录取通知,脚步在河南电视台办公楼下停了很久。 那间办公室不大,几张旧木桌拼在一起,领导们没坐平时的位置,反而围着他站成了半圈。 说话的是台里的老领导,也是当年把他从实习生里捞出来的“伯乐”,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搪瓷杯沿,语气里没有批评,满是恳切。 小任,你在这四年,《河南新闻联播》的早班你替过,《新闻60分》的突发稿你扛过,台里谁不拿你当自家孩子? 央视是好,但那里厉害人太多了,像过江的鱼儿一样挤,你去了说不定就淹在里面了;在这,你已经是能挑大梁的人了啊。 任鲁豫低着头,能看到领导们皮鞋上的灰尘,那是跑基层采访沾的,也是陪着他成长的痕迹,喉咙里像堵了棉花,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1997年,刚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任鲁豫,揣着简历在河南台实习,当时台里明确说了“没编制,实习完就得走”。 当年的2月19日那天,台里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要插播一条13分钟的重要新闻,原定主播却临时出了状况。 演播室里乱作一团时,任鲁豫盯着手里还带着油墨味的稿子,深吸一口气说“我试试”。 后来导播说,那孩子进演播室时手都在抖,可开口的瞬间就稳了,字正腔圆,连标点符号都没差。 就是这次“临危救场”,让台领导记了心,后来费了不少劲,硬是给他争取到了留任名额。 带着领导们的嘱托和一丝愧疚,任鲁豫拎着两个行李箱去了北京。 刚到央视的日子,和河南台的“拔尖”日子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住的出租屋离台里要坐四十分钟地铁,冬天录完《交通在线》已经是晚上八点,演播厅里观众没几个,他裹紧外套在路边买个烤红薯,揣在怀里暖着手挤地铁。 那时候他还是没编制的临时工,工资不高,房租占了大半,可每天出门前,他都会对着镜子练微笑。 北漂的日子里,家庭是他最硬的“靠山”,父亲是河南新乡的高中语文老师,一辈子节俭。 冬天总穿件袖口开线的毛衣,却在知道任鲁豫在北京看不了家乡台后,咬牙花几千块买了机顶盒。 每次任鲁豫主持节目,父亲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电视前,手里拿个小本子,把他和同事念错的字一个个记下来,标上拼音和意思。 那时候他还嫌父亲唠叨,挂了电话跟妻子抱怨,直到后来翻到那个本子,才看见纸页间夹着的一张小纸条,写着“儿子今天好像瘦了”,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字里全是牵挂。 他和妻子朱晶的相遇,也藏着北漂里的小温暖,有次上班路上,他看见一个姑娘晕倒在路边。 周围人都不敢上前,他没多想就冲过去,把人抱到附近医院,垫付了医药费,还留了联系方式。 后来姑娘找上门道谢,才知道她叫朱晶,家境不错,却一点没嫌弃当时还在租房的任鲁豫。 两人慢慢走到一起,2009年结婚,两年后有了儿子,任鲁豫的北漂生活才算有了“家”的样子。 可事业的上升,往往伴随着亲情的遗憾,2010年,任鲁豫第一次站上春晚舞台,全国观众都记住了这个沉稳大方的主持人,可他回家时,却发现父亲的身体不如从前了。 2016年,父亲突发脑血栓,虽然抢救过来,却留下了后遗症,说话走路都不利索。 每次任鲁豫带妻儿回家,父亲都会拉着他的手,摸半天孙子的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眼里却亮闪闪的。 等他们要走,父亲只会含糊地说“别……别耽误工作”。 2018年5月,任鲁豫正在央视演播厅录节目,手机震动不停,接起电话才知道父亲走了。 他疯了似的往家赶,可还是没赶上见最后一面,后来母亲跟他说,父亲走之前还念叨,没来得及去北京看他的演播厅。 现在的任鲁豫,早就是央视的当家主持,主持风格沉稳大方,轻松自然,每年春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可他在访谈里说,如果能重来,他可能不会那么早去北京,宁愿用现在的成就,换多陪父亲几年。 这些年,他减少了工作量,常回河南陪母亲,也会去家乡参加活动,帮着推广河南的文化。 那些领导没拦着他的梦想,反而用“飞得高就是河南台的光荣”托着他,这份格局,让他明白事业的成功从来不是孤勇,而是有人托底。 而父亲的遗憾,让他更懂人生最该珍惜的,从来不是远方的光环,而是身边的人、眼前的事。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走出去”还是“留下来”的选择,都会在事业和亲情里纠结。 可任鲁豫的故事告诉我们,厉害的不是站在多高的舞台,而是记住那些托你上来的人;珍贵的不是未来有多辉煌,而是别让“等下次”变成“来不及”。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戴婚纱聊军事

戴婚纱聊军事

戴婚纱聊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