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政坛不倒翁王金平又立功了,别人来,他说我年记大了,可郑丽文来,他给了三点期待,也是三个办法,为郑丽文王金平点赞。田野间追逐彩蝶王金平猛夸郑丽文。郑丽文这回让人看走眼了,谁都觉得她没戏唱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冷清得可怕。 王金平没有空口说白话,他直接给了郑丽文三点期待,这三点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是三把能打开局面的钥匙。他告诉郑丽文,你参选,不能只为了输赢,你得把这次当成一次机会,一次为国民党寻找出路的机会。 他希望郑丽文能扮演一个“催化剂”的角色,把党内那些沉默的声音给激活,让大家好好想想,国民党到底要往哪儿走。这第一点,就给郑丽文的参选定了调,这不是个人恩怨,这是为党“寻路”。 紧接着,王金平又抛出了第二把钥匙。他嘱咐郑丽文,在竞选过程中,千万不能搞人身攻击,不能把党内搞得乌烟瘴气。 他希望郑丽文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用理念去说服人,而不是用口水去淹没人。这番话,等于是在郑丽文身上贴了一道“护身符”,让她一下子跟那些为了选票不择手段的政客区别开来。王金平这是在告诉所有人,郑丽文这次来,是来“问路”的,不是来“砸场”的。 最关键的,还是第三把钥匙。王金平拍着胸脯表示,他会利用自己几十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在幕后为郑丽文协调各方关系。这话的分量可就重了。 王金平是谁?那是蓝营内部“白派”的精神领袖,在地方上有着盘根错节的影响力。他这一表态,等于是在告诉那些还在观望的地方桩脚,你们可以放心支持郑丽文,有我老王在,不会让你们吃亏。这哪里是三点期待,这分明是三份“投名状”,是王金平用自己几十年的政治信誉,为郑丽文背书。 所以后来才有了那戏剧性的一幕。在一个乡间的活动上,郑丽文正在田野间跟民众互动,像个邻家大姐姐一样追逐着彩蝶,画面温馨又接地气。 王金平远远看着,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当场就猛夸郑丽文,说她有亲和力,能走到基层去,这才是国民党最需要的特质。这一夸,简直比任何竞选广告都管用。王金平这是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我看好的人,错不了。 王金平这番操作,一下子就改变了整个选战的生态。郑丽文不再是那个孤军奋战的“傻姑娘”,她背后站着一个深不可测的“乔王”。 那些原本觉得她没戏的人,开始重新掂量了。他们发现,郑丽文虽然资源匮乏,但她有一样东西是别人没有的,那就是“改变”的标签。 在国民党屡战屡败,士气低落的当下,很多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他们渴望变革,但又害怕变革。郑丽文的出现,恰好给了他们一个宣泄的出口。 而王金平的支持,则给了这种宣泄一个“安全阀”。大家觉得,有王金平在,郑丽文的“变”不会变成“乱”,她的“冲”不会变成“闯”。这就让很多中间派和改革派的支持者,敢于把票投给郑丽文。 他们投的不是郑丽文个人,而是投给“改变现状”这个可能性,投给王金平所代表的“稳定中的改革”。 所以你看,郑丽文这回确实让人看走眼了。她看似两手空空,实则手里握着一张王牌,那就是王金平的“信任票”。 王金平为什么偏偏选了她?或许是因为在王金平看来,国民党已经病了,需要一剂猛药,而那些老成持重的“医生”开出的都是温吞的方子,根本治不了病。 郑丽文虽然年轻,虽然资历浅,但她敢说真话,敢碰硬骨头,她身上有那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 王金平这个老狐狸,自己不想当那个恶人,但他愿意推一个敢当恶人的人出来。他给郑丽文的三点期待,就是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用“寻路”定下高度,用“问路”守住底线,再用他自己的“铺路”来打通关节。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郑丽文的竞选立刻就从一场注定失败的独角戏,变成了一出充满悬念的逆袭大戏。 现在,谁还敢说郑丽文没戏?她可能最后还是赢不了,但她已经赢了。她赢在让整个国民党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赢在唤醒了那些沉睡的党员,更赢在证明了一个道理:在台湾政坛,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你手里有多少资源,而是谁愿意为你站台。 王金平这一“立功”,立的不仅仅是郑丽文的功,更是为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推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至于窗外的风景是好是坏,那就得看国民党自己,有没有勇气走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