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

天天纪闻 2025-11-04 14:55:14

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 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 这可不是普通的技术升级,而是中国对全球能源格局的降维打击!   别以为核能都是一个样,咱们这钍基熔盐堆跟那些沿海的传统核电站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以前建核电站得追着水跑,沿海才有资格建,因为要靠海量水资源给堆芯降温,内陆想都别想。   可这熔盐堆里循环的不是水,是高温熔融的氟化盐,既能装核燃料又能当冷却剂,不用一滴水就能运转,往甘肃武威的戈壁滩上一放,照样稳定发电。   更绝的是它的安全性,传统核电站得靠高压容器 hold 住反应,稍有不慎就有爆炸风险,这熔盐堆直接在常压下干活,压根不用高压设备,从根上杜绝了炸锅的可能。   就算真出极端情况,熔盐漏出来遇冷就凝固,还能流进专门的安全罐里,放射性物质跑都跑不出去,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早把这技术评为 “失效安全”,出了事自己就能停下来,根本不会像福岛那样搞出大泄漏。   最关键的是燃料换了 “主角”,从稀有的铀换成了遍地都是的钍。这可不是随便换个材料,全球钍储量比铀多得多,咱们中国更占优势,稀土矿里全伴生着钍,算下来够全国用上上千年,要是全靠钍发电,能源独立直接稳了。   而且这钍得通过 “钍铀循环” 才能发电,钍吸收中子变成铀 233,裂变发热后再产生中子,循环往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燃料利用率特别高,产生的核废料比传统铀堆少多了,半衰期还短,处理起来轻松不少。   以前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搞过钍基熔盐堆,后来因为冷战要造核武器,选了更容易产核材料的技术路线,硬生生放弃了这条好路,“氢弹之父” 爱德华・泰勒都骂这是 “可以原谅的错误”,现在咱们中国把这条路走通了,成了全球唯一能让钍燃料在熔盐堆里运转的国家,这技术话语权直接攥手里了。   更让人提气的是,这堆从头到脚都是咱自己造的。从 2011 年立项到现在,近百家科研机构啃硬骨头,熔盐腐蚀性强这个国际难题,咱们用自主研发的镍基合金解决了,别人的材料一年被腐蚀 20 微米,咱们的才 2 微米,差了十倍不止。   小到燃料盐的配方,科研团队调了上千次才搞定,大到堆芯、换热器这些核心设备,全是国产化,供应链攥得死死的,根本不怕别人卡脖子。现在产业链雏形都有了,下一步就是 2035 年建百兆瓦级的示范堆,离商业化发电越来越近。   这技术一出来,等于给全球能源转型开了条新道。现在各国都在愁碳中和,风电光伏靠天吃饭,想稳定供电根本没底,这熔盐堆往内陆一放,就能当 “稳定器”,和风电光伏搭着用,电网再也不用看老天爷脸色。   更别说它 700 摄氏度的高温还能制氢,造出来的全是 “绿氢”,能给化工、交通这些高耗能行业减碳,这可是全球都抢着要的技术。   以前能源格局要看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的铀矿,以后有了钍基熔盐堆,那些资源垄断的日子说不定就要到头了。   现在国际上都在盯着咱们这堆,毕竟这是头一回真刀真枪把钍变成能用的核燃料,拿到了最关键的运行数据。   那些以前嘲笑 “中国只能跟跑” 的人,现在也不得不承认咱们在第四代核电领域领跑了。这可不是纸上谈兵的技术,是真能改变国家能源安全、撬动全球格局的硬实力。   说这是降维打击一点不夸张,传统能源体系的瓶颈被咱们打破了,资源依赖、安全风险、环保压力这些老大难问题,全被这堆熔盐给出了新解法。   这事也像个信号,中国在能源技术上不再是追随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这还只是个开始,等示范堆建起来,商业化推开,全球能源版图说不定都要跟着改写,那些靠资源垄断吃饭的国家,恐怕真得坐不住了。    

0 阅读:1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