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曹德旺去旅游买了一根拐杖,坐车时被司机呵斥:“小心点,碰坏车玻璃你可

小史论过去 2025-11-04 13:19:34

1983年,曹德旺去旅游买了一根拐杖,坐车时被司机呵斥:“小心点,碰坏车玻璃你可赔不起!”曹德旺问:“要多少钱?”司机说:“几千一块。”曹德旺一听怒骂:“这也太欺负人了!”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在上海,籍贯福建福清。那时候家里穷,父亲曹河仁本来在上海有点家业,后来家道中落,全家搬回福建。他小时候日子苦,9岁前没正式名字,别人叫他“小印度”。饥饿是家常便饭,他经常饿肚子。9岁开始上学,只读到14岁就辍学了,得出去挣钱养家。他先放牛,帮别人家干活。后来卖烟丝,摆小摊,风吹日晒,学着怎么做买卖。还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什么苦活都干过。这些经历让他懂了底层人的难处,也磨练出他的韧劲。1976年,他进福清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负责买原材料,慢慢熟悉玻璃生产的过程。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玻璃行业的基本知识,为后来打基础。他自学会计和质量管理,用在工作中,提高采购效率。厂里生产水表玻璃,他参与管理,了解企业怎么运转。到1983年,他已经攒了点钱和经验,准备大干一场。 曹德旺去武夷山出差,顺便旅游,给母亲买了根拐杖。拐杖是竹根做的,简单实用。他上车时,司机看到拐杖靠近车窗,就提醒说玻璃碰坏赔不起。曹德旺问多少钱,司机说几千一块。他一听就火了,骂这太欺负人。原来车玻璃是进口的,主要从日本来,国内没企业生产。供应商控制市场,一平方米玻璃成本20多元,却卖到几千元。中国汽车行业起步,进口车多,每破一块玻璃就得高价换,司机们常贴胶布凑合用。这件事让他看到国内玻璃制造业的空白,日本企业漫天要价。他觉得中国人不能总被这样卡脖子,得自己造玻璃。他承包高山异形玻璃厂,转产汽车玻璃。去上海耀华玻璃厂问生产方法,厂方说做不了,但他拿到淘汰设备和图纸。带回厂里,组织团队试验。在原有水表玻璃线上改动,调整工艺。经过8个月努力,第一块国产汽车玻璃出来。鉴定后,安全性能达标,价格只是进口的八分之一。国内汽车企业开始用国产玻璃,打破垄断。 曹德旺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公司从福清起步,扩大生产,覆盖多种车型。产品供应国内市场,逐步占大份额。1990年开始出口美国等多国,刚开始策略不对,亏了几千万,但他坚持调整。2001年到2005年,福耀在加拿大和美国反倾销案中打官司。他成立小组,收集证据证明没低价倾销,还和美国企业谈合作。最终胜诉,成为中国第一家告美国商务部赢的企业。税率降到0.13%,退还400万美元税款。这让福耀在美国站稳脚。2011年起,他加大海外投资,在俄罗斯、美国建厂。2014年投2亿美元在俄亥俄州设厂,用通用旧厂房。收购PPG的Mt.Zion工厂,升级产浮法玻璃。福耀在美国投资超10亿美元,建全供应链,从原片到成品。产品卖给奔驰、宝马、通用等品牌。福耀成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制造商,市场占有率超30%。 曹德旺从1983年起就开始捐赠,第一笔是给母校买桌椅。后来捐款用于救灾、扶贫、助学。2011年捐3亿股福耀股票给河仁基金会,开创股票捐赠先河。总捐款达160亿元以上。2021年捐100亿元办福耀科技大学,到2025年已花43亿元。学校2025年2月获批,定位培养创新人才。他还捐2亿元给厦门大学建商学院。2010年和儿子捐1亿元帮青海玉树灾区。曹德旺说穷过,知道穷人苦,所以捐款帮人。他担任福耀终身荣誉董事局主席,公司扩展到12国,营收超300亿元。儿子曹晖接班,当董事长,推动技术创新。

0 阅读:0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