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 不止中国,连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国内问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韩国政治人物李在明谈及台海问题时的表态,曾让外界看到其务实一面。他更曾用“等外星人入侵地球时才会考虑”的幽默回应,回避是否援助台湾的陷阱提问,尽显对干涉台海的排斥。 其实李在明会这么说,背后藏着韩国不少的考量。之前尹锡悦政府就因为把台海问题说成是“世界问题”,让中韩关系变得特别紧张,连三星手机在华销量都一下子跌了47%,这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李在明肯定得吸取教训。 他把台海问题清晰界定成人家的国内事,用玩笑话避开敏感陷阱,核心不是想亲近谁或者疏远谁,而是想在这种容易引发争议的议题上,给韩国争取点战略缓冲的空间,毕竟谁也不想平白无故卷入和自己非核心利益相关的冲突里。 可话说回来,光靠嘴上的巧妙回应,也难掩韩国现实中的困境。大家都知道,韩国在经济和安全上,根本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 经济上,中国已经连续21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了,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超过3280亿美元,韩国近三成的出口商品都卖到了中国,连超过六成的半导体产品也得靠中国市场消化。 现代汽车特意在山东投了50亿美元,LG新能源还和宁德时代共享技术,韩国企业真金白银地砸进去,早就和中国经济绑在了一起。 但在安全方面,韩国又深度依赖美国。为了维持这种依赖,韩国得分摊高达12亿美元的美军驻军费用,而且现在美军兵力还在往关岛转移,韩国又得担心之后可能出现的防御真空。 一边是经济上离不开中国,一边是安全上靠着美国,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二元结构,就像给韩国套上了个紧箍咒,不管是谁当政,都没法彻底倒向其中任何一方,只能在这条狭窄的路上小心翼翼地找平衡。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有时候会让韩国的外交政策显得特别摇摆。就说2025年9月吧,韩国外长刚访华,还特意重申了“一个中国”原则,结果才过了三天,首尔方面就参与了美日韩的联合声明,对台湾周边的活动表达“担忧”。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明显是迫于美国的压力才做出的妥协,可这么一来,韩国的立场就显得特别矛盾。 经济层面也一样不好过。之前美国逼着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中国随后就启动了对韩国多晶硅的反倾销调查,这一下就让韩国半导体出口单月骤降18%,在华市场份额也从49%掉到了37%,损失可不小。 李在明一边得跟国内选民说“先管好自己的饭碗”,毕竟经济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另一边又得对美国这个盟友承诺“韩美同盟是基石”,这种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其实就是韩国无奈处境最真实的样子。 说到底,李在明在台海问题上的务实表态,还有韩国外交政策时不时出现的摇摆,都不是因为某个人善变,而是韩国所处的结构性困境造成的。 想在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和对美国的安全捆绑之间走钢丝,或许能应付一时,可长期下来肯定不是办法。 现在地缘政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像韩国这样的中等国家,想“两头下注”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到最后可能不是两边都讨好,而是在一次次妥协退让中,慢慢失去自己的战略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