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路透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今天表示,尽管昨天中美双方达成了贸

烟雨评社 2025-11-03 11:54:33

10月31日,路透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今天表示,尽管昨天中美双方达成了贸易休战,而且中国在会晤结束后又追加购买了25万吨美国大豆,但美方仍将继续调查中方是否遵守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中美达成的贸易协定,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理应履行国际合作条约并为之作出榜样!” 要弄明白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说说格里尔提到的那份旧协定。那是 2020 年 1 月中美在华盛顿签的经贸协议,当时协议里明确了双方在农产品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义务,原本被视作缓解贸易摩擦的突破口。 但这几年执行下来一直磕磕绊绊,美方多次拿 “履约” 说事,可实际上美国自己也没少违反协议,比如持续加严对华出口管制,还以芬太尼等名义加征额外关税,把成熟的供应链都搅乱了。这次格里尔重提调查,显然是把这份旧协定当成了继续施压的抓手。 再看刚达成的贸易休战,本身就是双方互相让步的结果。10 月 30 日韩国釜山的中美元首会晤后,中美才敲定了为期一年的休战,具体内容里,美国取消了 10% 的芬太尼关税,还暂停了 50% 穿透性规则,中方则相应调整了反制措施,暂停了相关出口管制和港口税。 中国追加购买的 25 万吨大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动作,要知道中国每年大豆缺口高达 1 亿吨,恢复采购美国大豆既符合自身需求,也是对休战共识的积极回应,特朗普之前也特意提过 “大量农产品将立即开始购买”,这原本该是休战的 “润滑剂”。 可格里尔偏要在这个节点提调查,背后藏着美方的复杂心态。一方面,美国国内农业州对大豆出口看得很重,中国的采购能缓解农户压力,帮特朗普稳固票仓,所以美方需要先接住这份 “诚意”。 但另一方面,贸易代表办公室又不想放弃对华施压的筹码,毕竟在芯片、稀土等领域的博弈还没结束,拿旧协定的履约问题说事,能给自己留足后续谈判的余地。 这种 “一边握手一边攥拳” 的操作,其实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几次经贸磋商也有类似情况,美方总在让步的同时留个 “尾巴”。 值得注意的是,格里尔强调 “中国该做榜样” 的说法,和协议执行的实际情况存在反差。根据协议内容,中国确实在农产品采购等领域推进履约,但美国却多次违反义务,比如对中国海事、造船等行业搞 301 调查限制,这些行为显然没起到 “榜样” 作用。 而且这次休战里,中美互相暂停港口税就是因为双方都清楚,持续互相加税只会引发全球供应链危机,最终伤害的是两国乃至世界经济,这种 “损人不利己” 的做法本就该避免。 现在的中美贸易关系,就像刚缓和的邻里,一方刚递了杯茶,另一方却立马提起过去的旧账。25 万吨大豆的采购是释放善意的信号,而美方坚持调查则透着不信任的底色。 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旧协定早已不是衡量中美贸易的唯一标尺,毕竟这几年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都变了,继续揪着旧议题不放,恐怕会让刚达成的休战共识打折扣。接下来就看双方能不能把休战的 “窗口期” 用起来,比起翻旧账,找到新的利益平衡点才更关键。 美方在休战之际仍挥起调查大棒,本质是不愿放弃对华施压的霸权工具,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派,才是对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格里尔的表态,彰显贸易休战下的霸权惯性! 信源:北京青年报

0 阅读:5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