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对中国风电塔终裁加税:97%税率关上市场大门,零税率企业成焦点
越南近期突然公布对中国风电塔产品的反倾销终裁结果:除一家中国企业获判0税率外,其余绝大多数企业均被加征约97%的反倾销税。该裁决将在公告发布后15天正式生效,且计划执行长达五年。
这一近乎“腰斩”的税率,对中国风电塔企业而言相当于直接阻断了越南市场通道——97%的税负意味着出口产品在当地将完全失去价格竞争力,越南市场的大门已基本对中国风电塔企业“关闭”。
此次终裁中,唯一获得0税率的中国企业引发广泛猜测。市场普遍好奇其“特殊待遇”的背后原因:是提前布局越南本地建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还是在技术、合作模式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目前尚无明确答案,使其成为此次事件中的关键谜团。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本土风电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去年越南风电装机量实现快速增长,产业发展诉求迫切,但如此高的反倾销税,将直接推高越南本地风电项目的建设成本。从短期来看,越南风电项目进度可能放缓,未来民众用电成本也大概率面临上涨压力,最终或形成“企业失市场、民众付高价”的双输局面。
数据显示,此前中国风电塔在越南市场的占有率约为40%,此次终裁后,这部分市场份额将彻底流失。而类似的贸易限制并非个例:印度此前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则持续紧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全球新能源领域的“贸易围墙”正逐步增多。
不过,如今的中国风电企业已非十年前可比。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头部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产品与技术在国际市场认可度极高——越南市场的“退出”,反而为其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创造了空间,多国对中国风电设备的需求仍十分旺盛。
从长期来看,越南的“市场关门”策略恐难持续。当前越南风电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关键技术也未实现自主突破,仅靠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不仅难以快速提升自身竞争力,反而可能因缺乏外部技术交流与竞争,延缓产业发展进程。
回顾十年前的中国光伏产业,也曾遭遇欧美国家的关税壁垒,但正是这种外部压力,倒逼中国光伏企业加速技术研发与创新,最终实现全球市场份额与技术实力的双重领先,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龙头。
本质上,当前全球范围内对风电、光伏、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的贸易限制,实则是各国对新能源产业话语权与市场份额的争夺。此次越南对中国风电塔加税,仅是新能源领域全球竞争的“开胃菜”,后续类似的产业博弈或将更加频繁。
面对挑战,中国风电企业已积极寻求破局之路:部分企业选择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布局生产基地,规避贸易壁垒;另有企业专注于技术升级,通过研发更高效、更具成本优势的产品,巩固全球竞争力。正如过往经验所示,贸易壁垒或许会暂时阻碍前路,但无法阻挡中国新能源产业向前发展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