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荷兰要被直接整破防了! 中美会晤后,美国暂停“50%穿透规则”一年,荷兰就是利用了这个规则强行接管了安世半导体。如今,这个规则被暂停,那荷兰就更没有依据、没有理由接管安世半导体了。 这件事要从2024年底讲起,荷兰政府提出要保护国家安全,阻止中国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这笔交易,表面上是按照欧盟的外资审查规定办理,实际上背后有美国在推动,美国设有一条“50%穿透规则”,意思是只要一家公司使用的美国技术超过一半,美国政府就可以让其他国家政府采取行动干预,荷兰政府就按这个规则做了,结果到2025年秋天,美国自己把这个规则暂停了一年,相当于直接抽掉了荷兰政府行动的法律依据。 荷兰接手安世公司后,发现拿到手的几乎是个空壳,安世的生产线九成以上都在中国无锡和广州,荷兰方面连查看设备的权限也没有,他们管理的只是注册在荷兰的空壳公司,真正做事的地方全在中国,这种名义上归荷兰管、实际上插不上手的局面实在尴尬,就像买了房子却打不开门,里面的东西也一件动不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中国那边很快就采取了行动,从2025年3月开始,对车用功率芯片这类关键零部件,比如IGBT和SiC MOSFET,实施了出口限制,欧洲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包括大众、宝马和Stellantis,立即受到了冲击,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在9月的数据显示,仅因功率芯片短缺,欧洲每月的汽车产量就下降了6.7%,荷兰作为欧洲的物流枢纽,卡车堵在路上,工厂停工,损失最为直接。 美国推行穿透规则,原本打算遥控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但实际情况是,在中低端功率器件领域,中国已经成为绕不开的角色,安世案暴露出一个问题,美国能够阻止交易行为,但美国无法制造替代产品,荷兰被推到前面充当工具,最终却要自己承担经济损失,这不是高明策略,只是典型的推卸责任式管理。 美国暂停规则并非真心缓和局势,当时正值APEC峰会前夕,中美刚刚结束谈判,美国需要稳住亚洲盟友并作出友好姿态,但技术脱钩的整体走向并未改变,荷兰夹在中间处境两难,既要面对美国施加压力,又要应对本国产业濒临崩溃的困境,德国和法国已在内部商讨如何摆脱这种受制于规则的被动局面,荷兰财政部自己也承认监管措施使用失当,反而损害了自身利益。 历史总有相似之处,2024年日本曾限制对华出口氟化氢,结果没过多久中国企业就实现了替代方案,现在荷兰也面临类似局面,到了2025年10月,士兰微、三安光电等国内企业已宣布扩大车规级芯片产能,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荷兰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限制供应,但全球产业链展现出的韧性远超他们的预期。 荷兰央行最近发出警告,假如再不拿出芯片自主供应的解决办法,到2026年汽车行业可能还要损失40亿欧元,这不是一笔小钱,科技治理和产业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法律条文写得再漂亮,也拦不住生产线的实际运转,荷兰现在的情况,说白了就是全球化分工正在瓦解,一个小国夹在大国博弈当中,左右为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