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薇的“中国台湾”论,戳破国民党的身份迷思 王鸿薇在参加赵少康的政论节目中

赵财苗 2025-10-31 08:53:03

王鸿薇的“中国台湾”论,戳破国民党的身份迷思 王鸿薇在参加赵少康的政论节目中,对大陆的称呼一口一个“中国”,并且很自然的说出“中国和台湾”,真的令人错愕,让人怀疑到底是不是国民党?怎么跟民进党一个腔调。 王鸿薇祖籍天津滨海区,是个外省二代,担任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早先上过央视四套《海峡两岸》担任嘉宾,估计出场费也没有少拿,具有大中国情结。没有想到已经全面绿化,其说话的口气还不如“华独”分子赵少康。 国民党重要人物如此堕落,我们还能对其抱有和平统一的希望吗? 这种错愕感,本质是对国民党“一个中国”立场的失望,更是对其在两岸论述上步步后退的痛心。作为外省二代,王鸿薇早年在《海峡两岸》谈两岸议题时,还能守住“两岸同属一中”的底线,可如今在政论节目里将“中国”与“台湾”并列,等于主动模糊了“九二共识”的核心——这种转变不是偶然,而是国民党内部“去中国化”倾向的缩影。更讽刺的是,赵少康这位被诟病“华独”的人物,好歹还承认“九二共识是两岸同属中国”,王鸿薇作为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反而在关键表述上跌了跟头。 她的失言背后,是国民党在台湾政治生态中的妥协与迷失。这些年民进党靠着“台独”叙事不断施压,把“一个中国”打成“亲中卖台”,不少国民党政客为了选票开始自我矮化,连最基本的两岸论述都变得含糊其辞。王鸿薇平时在民生议题上敢跟民进党硬刚,批乌山头水库光电板污染、骂司法被民进党操控时底气十足 ,可一触及两岸表述就“软了腰”,说到底还是怕被扣上“亲中”帽子丢选票。这种“对内硬气、对外妥协”的心态,让国民党的两岸立场成了随民意摇摆的“橡皮筋”。 但妥协换不来尊重,只会让立场彻底失守。王鸿薇不是第一个在表述上“踩线”的国民党人,之前就有蓝营民代在质询时跟着民进党说“两岸关系”,把本是内政的问题说成“国际关系”,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正在消解国民党最后的两岸论述根基。要知道,国民党能区别于民进党的核心,就是“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一旦在称呼上模糊界限,跟民进党喊“中国和台湾”的腔调看齐,那还有什么资格谈“反对台独”“推动和平统一”?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种表述失误正在传递错误信号。当国民党高层都开始用“中国和台湾”的说法,台湾民众对“两岸同属一中”的认知只会越来越模糊,民进党“台独”叙事的空间反而被扩大。之前王鸿薇还能站出来说“民进党污名化九二共识搞得兵凶战危”,可如今自己的表述都出了偏差,这种矛盾言行不仅说服不了民众,更会让外界对国民党的立场产生怀疑。 不过把希望完全否定也为时过早。国民党内部仍有坚持“九二共识”的力量,郑丽文上任后就明确喊出“坚持九二共识才能坐下谈”,王鸿薇此前也多次在公开场合维护这一立场。或许这次失言是政论节目中的口误,或许是为了迎合岛内舆论的权宜之计,但无论如何,作为国民党重要人物,在两岸表述上必须守住底线——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和平统一希望的守护。 民众真正在意的,从来不是单一表述的对错,而是政党是否有坚定的立场。如果王鸿薇能纠正表述偏差,国民党能重新夯实“一个中国”原则,那和平统一的希望就还在;可要是任由这种“绿化”倾向蔓延,连核心立场都守不住,那被民众抛弃、被历史淘汰,也只是早晚的事。毕竟,两岸同属一中的事实,容不得任何模糊与妥协。

0 阅读:6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