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驻守疏勒县国民党四十二师的一名甘肃籍士兵杨庭章,做为起

小史论过去 2025-10-30 14:18:10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驻守疏勒县国民党四十二师的一名甘肃籍士兵杨庭章,做为起义部队的一员,继续留在新疆建设新疆,1961年修筑完兰新铁路后,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杨庭章响应党的号召,落后到了他熟悉的疏勒县80公里外的维吾尔族小村,当时一块分来5个人,后来其它4人陆续离开了这个偏远村庄,这样村里只有杨庭章一个汉族人了 杨庭章这人,出生甘肃山沟里,家里地薄,粮食勉强够吃。小时候帮父母干农活,没上过学,识字就那么点。1940年代末,国民党四十二师在当地抓兵,他稀里糊涂就入伍了。部队西进新疆,驻扎疏勒县,他天天站岗修营房。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四十二师起义,他跟着整编进解放军。别人有的回老家,有的调别处,他选择留新疆,觉得这儿需要人手,继续干基建。 起义后,杨庭章参与当地农田开垦和路修。1950年代,他转基建队。1961年兰新铁路大干,他调进去扛枕木铺钢轨。戈壁滩上风沙大,太阳毒,他每天砸土推车,晚上擦工具。铁路通车那年,国家正困难,吃的都紧巴巴。党组织号召支援边疆,他一想自己熟南疆,就报名去疏勒县南80公里外维吾尔族小村。那地方沙多水少,土屋子,交通差。 一到村,5个人分派下去,包括杨庭章。村里人递馕饼茶水,安顿空屋。第一位同伴,几个月后家庭事回去了。第二位半年,身体扛不住调离。第三位一年内事务完走人。第四位收获季帮捆棉花,转岗。村子安静,只剩杨庭章一个汉族。说实话,这地方苦,别人走正常,他没动窝,继续干农牧。 杨庭章接活儿,跟着村民耕棉花放羊挖渠。语言不通,先从问候词学,萨拉姆啥的。手势比划,几个月能聊农事。一年后,维吾尔语顺溜,能喊开渠众人应。村民看他实干,给他起名艾合买提,意思靠谱。灌溉时推水车,冬季清雪堆柴,春耕拉犁。村生产稳了,他成骨干。偏远村就这样,一人顶仨,慢慢融入。 就这样,杨庭章在村扎根。1965年,村里介绍对象,维吾尔族妇女带3孩子。俩人结婚,生4孩。孩子户口报维吾尔族,长大村里婚配。他家吃抓饭,穿长袍白帽,维吾尔语日常用,汉语生疏。干活带娃,日子过得实打实。儿女建房安家,他帮砌墙递砖。晚年倚门看孙辈,村路抽烟。 1990年代,杨庭章70多,回甘肃省亲。长途车晃几天,到村亲戚接。端清真饭,他夹肉吃,说话维语夹汉语,手势比新疆景。逛老屋摸墙,几天后带特产回疆。村里继续,子女延续血脉。他一生献新疆,从兵到农民,踩出民族团结路。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