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昨天(10月28日)在日本表示,当年麦克阿瑟将军独自起草了日本宪法。 [机智]评几句:特朗普此言严重失实。麦克阿瑟虽主导起草日本宪法核心原则,但其团队仅用7天完成草案框架,日本宪法最终成型依赖日本本土法律专家逐条修订。所谓“独自起草”实为美军强压下日本妥协的产物,特朗普此番吹嘘暴露其历史认知的荒诞。 这事儿得从二战结束后说起。日本投降,麦克阿瑟作为“太上皇”进驻日本,他手里握着重塑这个国家的权力。 当时,日本政府也不是闲着,他们自己组织了一个以国务大臣松本烝治为首的班子,也憋着一股劲儿要搞宪法。 松本团队的想法其实挺保守的,他们想在天皇制的基础上做一些修修补补,天皇依然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军队的问题也说得含含糊糊。他们把这份草案交上去,满心以为能顺利过关。 可麦克阿瑟那边一看,直摇头。他想要的是一个彻底被“拔掉爪子”的日本,一个不会再对美国构成任何威胁的日本。 松本的草案在他看来,简直是换汤不换药。于是,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自己的团队也来一份。 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是惠特尼将军,他手下的那帮人,很多都是年轻的法律精英,比如凯迪斯上校,他们接到任务时,时间紧得离谱,只有一个星期。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在东京帝国酒店,这群美国人几乎是把自己关了起来,没日没夜地干。他们手头没什么参考资料,据说还是派人去附近的书店,把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宪法都搜罗来,当成参考蓝本。 这根本不是什么文思泉涌的创作,更像是一场极限挑战。短短七天,一个草案的框架就硬生生被他们搭了出来。 这个草案的核心思想非常明确:天皇是国家的象征,主权在民,最关键的是,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战争权,不保持军队。这简直是给日本套上了一个“和平紧箍咒”。 当麦克阿瑟的这份草案摆在日本政府面前时,那种冲击力是巨大的。松本团队辛辛苦苦搞了几个月的东西,瞬间被废了。 美国人摆出的姿态很清楚:要么接受我们的版本,要么咱们就慢慢谈,但你们别想拖延时间。 面对这种压力,日本政府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能做的,就是组织自己最顶尖的法律专家,比如佐藤功、宫泽俊义这些人,去逐字逐句地研究这份“麦克阿瑟草案”。 这些日本学者们做的事情,才真正体现了“起草”的艰辛。他们要把那些生硬的英文法律条文,转换成精准、典雅又符合日本文化语境的日文。 他们在不改变核心原则的前提下,对条款的措辞、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性修订和润色。可以说,是美国的强权提供了骨架,而日本的智慧与无奈,则为这副骨架填充了血肉。 这个过程充满了妥协,甚至是屈辱,但最终呈现出的,却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独特的和平宪法。 所以,特朗普那句“独自起草”,就像是把一部电影的功劳全给了导演,却忘了编剧、摄影、剪辑和所有演员。 麦克阿瑟无疑是这场大戏的总导演,他定下了基调和方向,但剧本的最终成型,离不开他那支高效但仓促的团队,更离不开那群在巨大压力下,用专业和隐忍完成了“本土化”工作的日本法律人。 这更像是一场权力与智慧的碰撞,一次在废墟上被迫完成的联姻,而非某个人的独角戏。历史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于它的复杂与多面,任何试图将其简化为英雄神话的说法,都可能忽略了背后那些真正值得被记取的细节与挣扎。 那么,这部宪法究竟应该被看作是强加的礼物,还是一个国家在特殊历史时期浴火重生的契机呢?这个问题,或许比谁“独自起草”更有讨论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