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WSJ):
Altman不再只是推动模型研发的人,而是透过一连串精准操作,将整个科技产业绑进一场「不能让这艘船沉」的命运共乘。
▋Altman的策略:FOMO引擎与算力拍卖
Altman 的打法可以浓缩成一个词:FOMO(错失恐惧症)。
他深知矽谷巨头的心理结构:「不怕投错,只怕错过。」
所以他像一名战略级拍卖师,推出两项诱人筹码:
1. 算力稀缺性:AI 的未来仰赖算力,而高端晶片是目前最稀缺的资源。
2. 竞争心理学:NVIDIA 怕 AMD 追上,微软怕 Oracle 抢生意,所有人都怕变成下一个 Yahoo。
WSJ 指出:Altman 近月已与多家科技巨头签下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让算力变成了控盘武器。
这不只是交易,而是一场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谁不上船,就等着被排除在未来之外。(老马可能不吃这套,他是特例😂)
2025 年,Altman 与孙正义在白宫宣布启动「Stargate 计划」——
全球规模最大的 AI 基础建设投资案,矽谷最后通牒正式送出:
⛴️「开船啦,不上来的人,将被时代抛弃。」
连锁效应⬇️
• NVIDIA 的「强行绑定」
• Altman 与孙正义公开站台,引起 NVIDIA 黄仁勋的警觉;
• WSJ 指出,NVIDIA 不只提供晶片,更想主导重大交易的发布节奏;
• 最终成为 OpenAI 的「动力核心」,也就是——不能让它沉的最大投资方之一。
• AMD 的「艰难入场」
• 为追赶 NVIDIA,AMD 也抢上这艘船;
• 虽然 WSJ 未列出具体股权结构,但明确指出:AMD 已深度介入 OpenAI 的算力生态。
• Oracle 的「意外翻身」
• 微软犹豫时,Altman转向Oracle,签下巨额合约;
• 直接把 Larry Ellison 推向一度世界首富的位置;
• 也让微软被迫「回桌加注」。
• Broadcom 的「晶片赌注」
• 宣布与 OpenAI 合作开发客制化晶片;
• 根据 WSJ,Broadcom 是数千亿美元计划的一部分;
• 宣示的是:不加入,就落后。
• 微软与SoftBank的拉锯战
• WSJ 报导提到 Altman 曾提案要求微软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于数据中心;
• 最终虽未确认,但 SoftBank 成功抢占 Stargate 话语权。
有人质疑啦:OpenAI 年收入仅约 130 亿美元,如何承接这么庞大的计划?
是不是拐大家「一起负债」?
策略本质:
Altman不是在独行,而是在转嫁风险、分散成本、集体绑票:我让大家都不能没有我。」
📌 若 OpenAI 倒了:
• 🟡 NVIDIA:失去最大客户
• 🔴 AMD:信用受损,竞争者地位重置
• 🟠 Oracle:合约化为泡影
• ⚠️ 整条 AI 算力链震荡:矽谷信心 → 资本市场 → 全球部署全面失衡
📌 所以所有人都会护着它:
• 不再是 OpenAI 的事
• 而是整个矽谷赌注的验证场
➡️ 结果:不是 OpenAI 会不会成功,而是这些巨头会如何确保它成功。
Altman 不只是建构资金网络,更在操纵『共识形成』——让矽谷自己说服自己:OpenAI 是命运的一部分,不是选项。」
OpenAI变成策略性寄生=科技巨头的共同担保品。
这样的结构,也许成功,因为——没有人赌得起它失败。(除了老马😂)
问题浮现⬇️
当风险分摊,控制权也会稀释。
开往「超级智慧」?还是成为压垮所有人的泡沫终点?
也许不是技术能不能做到,而是资金是否能承担那个未来。
参考来源:
• 《华尔街日报》:How Sam Altman Tied Tech’s Biggest Players to OpenAI
~~~~~~~~~~~~~~~~
海外从来不缺乏喊风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