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的女儿自幼患自闭症,她抚养孩子到八岁后送进精神病院,起初每月探望,后来见孩子状态好,就逐渐减少了探望次数 朋友一开始没觉得有啥不对劲,总想着医院里有专业的护工和医生,比自己在家瞎琢磨强。她甚至还偷偷松了口气,觉得这几年紧绷的神经终于能缓一缓,偶尔周末想起来孩子,就给护士打个电话,听到 “孩子今天吃了两碗饭”“没闹脾气” 之类的话,就又把心放回肚子里。就这样过了小半年,她探望的间隔从一个月拖到两个月,再后来快三个月没去,直到那天下午接到医院的电话。 电话是护士长打的,语气有点急:“孩子这星期不怎么吃饭,也不说话,就抱着个本子坐在窗边画画,怎么劝都没用,你过来看看吧。” 朋友挂了电话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去超市买了孩子最爱吃的草莓 —— 以前每次去探望,孩子都要攥着草莓,一颗一颗慢慢啃,汁水流到手上也不擦。她打车往医院赶,路上越想越慌,脑子里全是孩子以前躲在沙发角落,抱着玩偶不撒手的样子。 到了病房门口,她轻轻推开门,就看见孩子背对着门坐着,小小的身子蜷在椅子上,手里攥着张画纸。听见动静,孩子没回头,只是手指抠了抠画纸的边角。朋友走过去,蹲在孩子身边,刚想说话,目光落在画纸上就顿住了 —— 纸上画的是她家那套旧沙发,沙发扶手上还有个歪歪扭扭的补丁,那是孩子六岁时把热牛奶洒在上面,她连夜缝的,当时还嫌缝得丑,没成想孩子记这么清楚。 “宝宝,怎么不吃饭呀?” 朋友声音有点发颤,伸手想摸孩子的头。孩子这才慢慢转过头,眼睛红红的,却没哭,只是小声说:“妈妈好久没带草莓来了,我怕我闹着要回家,你就更不来看我了。” 朋友一下子就哭了,把孩子搂进怀里,才发现孩子比上次见瘦了一圈,衣服袖子都空了一截。护工在旁边叹气:“其实孩子每天都在门口等,看见有人来就凑过去看,不是你就又坐回去,我们劝了好几次,她都不说想你。” 那天朋友没走,陪着孩子吃了草莓,听孩子小声说医院的灯太亮,晚上睡不着,说护工阿姨给的玩具不是她喜欢的小熊。她越听越后悔,原来之前看见的 “状态好”,全是孩子怕失去她,硬装出来的乖。第二天一早就办了出院手续,把孩子接回了家。 回家后,朋友辞了原来的工作,找了个能在家做的兼职,天天陪着孩子。有天邻居家传来钢琴声,她正忙着做饭,回头看见孩子站在门口,安安静静地听,手指还在半空跟着动。朋友心里一动,找邻居借了本钢琴入门书,又在网上找了简单的教学视频,试着教孩子认琴键。一开始孩子不敢碰,她就握着孩子的手,一个键一个键地按,慢慢的,孩子敢自己抬手按了,还能哼出调子。 她又凑钱给孩子报了个钢琴班,老师第一次见孩子就说:“这孩子音准特别好,是块料。” 朋友一开始没抱太大希望,就想让孩子有个喜欢的事做,没想到孩子越学越投入,每天吃完晚饭就主动坐在钢琴前,一练就是一小时。过了大半年,社区办才艺比赛,老师劝朋友让孩子试试,孩子一开始怕,拉着朋友的衣角说 “我怕弹错”,朋友蹲下来跟她说:“弹错也没关系,妈妈在台下看着你呢。” 比赛那天,孩子穿了条浅蓝色的小裙子,走到钢琴前的时候,手还有点抖,但是坐下后,深吸一口气,就开始弹《小星星》。一开始节奏有点慢,台下有人小声议论,朋友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可孩子没停,手指在琴键上慢慢移动,越弹越顺。弹完最后一个音,台下安静了两秒,然后就响起了掌声。孩子抬起头,在人群里找到朋友,咧开嘴笑了,眼睛亮闪闪的。朋友站在台下,眼泪止不住地流,她突然觉得,以前把孩子送进医院的决定有多傻,现在看着孩子这样,就有多庆幸。 从那以后,孩子的话慢慢多了,会跟朋友说钢琴老师今天夸她了,会说楼下的小猫又来蹭她的腿了,自闭症的症状也轻了不少。朋友后来跟我说:“哪是什么医院能治好孩子啊,孩子要的就是有人陪着,有人愿意发现她的好。” 现在每次去朋友家,都能听见钢琴声,有时候是孩子在弹,有时候是朋友跟着学,母女俩坐在钢琴前,阳光洒在她们身上,特别暖
我朋友的女儿自幼患自闭症,她抚养孩子到八岁后送进精神病院,起初每月探望,后来见孩
外向圆月
2025-10-27 01:33:03
0
阅读:1323
鱼儿游
对于星星的孩子,陪伴和鼓励就是最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