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香港老人徒步200天重走长征路:用脚步追的,是信仰的根 流量明星的热搜

体元说球 2025-10-26 22:52:53

74岁香港老人徒步200天重走长征路:用脚步追的,是信仰的根 流量明星的热搜还在刷屏,74岁香港老人的长征足迹,却悄悄引了不少人关注。《人民日报》为他点了赞,香港本地讨论度也高,连年轻人都好奇:这位老人,为啥要费这么大劲走这一趟? 答案没什么花哨的。看他磨破的第三双徒步鞋,背包里那本翻得泛黄的《红军长征史》,再算上200多个风餐露宿的日子,就能明白。他不是专业徒步爱好者,没带团队,就揣着个简单想法:课本里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太抽象,他想亲手摸摸红军踩过的石头,跟沿途老百姓聊聊他们记得的长征事。 从瑞金出发那天,天刚亮,晨光刚照到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的青砖上。老人对着红军烈士纪念墙鞠了一躬,把写着“追寻信仰”的小旗子别在背包上,迈步时比不少年轻人还稳。有人跟他说,现在路修得好,开车走一趟多省事,没必要遭这罪。他笑了笑:“坐车看的是风景,走起来才能真懂‘长征’俩字到底有多重。” 翻夹金山的时候,海拔3500米的垭口风刮得刺骨,老人裹紧冲锋衣,每走三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向导劝他先回去,他指着远处隐约能看见的红军栈道遗迹说:“当年红军就穿单衣、踩雪,都能爬过去,我这点累算什么?”晚上住在藏民家里,他捧着老阿妈给的酥油茶,听老人讲她爷爷当年给红军带路的事。这些没写进课本的细节,他都仔细记在日记里,当成了最珍贵的“材料”。 到了大渡河畔,他在安顺场渡口站了挺久。看着湍急的河水拍着礁石,他眼圈红了:“以前总听人说‘飞夺泸定桥’多险,今天站在这儿才明白,不是桥有多险,是红军敢闯险的信念太硬。”他蹲下来,用矿泉水瓶接了半瓶河水,小心装进行囊:“带回去给香港的老朋友看看,这是走过红军的水。” 200多天里,他走了11个省、200多个村镇,记满3本笔记本,手机里存了上千张照片。碰到小学生来研学,他就拿出日记讲长征故事;遇到年轻人直播,他会笑着说:“你们追网红,我追‘红军’,都是值得的。”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总说:“累是真累,但心里亮堂。以前在香港看历史,总觉得离得远,现在走下来才知道,长征不是过去的事,是中国人骨头里的‘韧劲’。以后碰到难事儿,想想红军过草地、翻雪山的劲儿,自己就有底气了。” 现在老人还在走。他的脚印不只是留在长征路上,也印在了不少人心里。年轻人抱怨生活难的时候,会想起这位74岁老人徒步追信仰的样子;有人觉得“历史没用”的时候,会记起他说的“知道从哪儿来,才能走好往哪儿去”。 这位老人大概从没想着要“火”。他就是用最实在的办法,做了件实在事:用脚步量历史,用行动告诉大家,信仰不是书本上的字,是走过的路、听过的故事,是中国人心里传下来的那股劲。这样的“追寻”,确实该被点赞。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0 阅读:0
体元说球

体元说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