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俄罗斯才终于明白:光是击溃敌人没多大用,还得学学中国的歼灭战才行! 

冷紫叶 2025-10-26 20:44:27

打了三年,俄罗斯才终于明白:光是击溃敌人没多大用,还得学学中国的歼灭战才行!  歼灭战这东西,核心从来不是争几块地,按老辈的打法,是要不留余地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让他们没法再凑出队伍反扑,这才是真正断了对方的底气。 俄军前两年显然没吃透这个理,就说2023年那五个月的阿夫杰耶夫卡之战,打下来算是赢了,可乌军主力没被围住,撤出去整补一下又能回来,到了2024年打波克罗夫斯克,还是老样子,推进到城郊就卡住了,五个多月才拿下个外围的库拉霍夫,战线还是黏着不动。 说白了,这种打法只是把敌人推走,没伤着根本,对方回头就能再打过来。 中国早就用实战证明过歼灭战的厉害,当年解放战争那几场大仗,哪次不是盯着敌人的主力打?不贪多、不分散力气,集中所有能调动的兵力,把敌人团团围住,要么全歼要么活捉,打一次就彻底改变局部力量对比。 这种思路放到现在也没过时,只不过现代战争换成了打系统、打节点,不再是单纯拼人多,可核心还是一样,摧毁对方的作战能力,而不是赶走他们。俄军前两年恰恰在这上面走了弯路,火力是猛,可没往要害上用。 俄乌战场的现实早就暴露了击溃战的短板,俄军炮弹一天就能砸出去四万多发,火力密度能达到乌军的二十倍,巴赫穆特打了十个月,把城市炸成废墟,可乌军还是能不断补人。为啥?因为没把对方的兵源和补给线彻底掐断。 乌克兰那边靠着“家庭作坊”造无人机,虽然简陋,但数量多,每月损失上万架还能接着补,60%的俄军装备损失都来自这些小东西。俄军光靠炸阵地,根本赶不上对方补人的速度,打再久也是白费力气。 直到伤亡数字堆得越来越高,俄军才慢慢醒过味来,有黑客扒出乌军阵亡名单都到172万了,可架不住人家能不断补充兵员,一个旅打光了补新人,十轮下来补充的人比原编制多五倍都不止。 俄军自己也不好受,虽然装备能造能翻新,2024年还多了一百辆坦克,可兵力跟不上,贝尔戈罗德那边都暴露了防御漏洞,连俄媒主持人都急着喊要借兵了。这时候再不想办法变招,耗下去只会更被动。 现在俄军的打法已经悄悄在变,开始往歼灭战的路子上靠,不再是铺开兵力乱打,而是集中力量盯着乌军的关键节点。 比如用滑翔炸弹专门炸补给站和指挥点,这玩意儿2025年要造七万枚,就是奔着断对方后路去的。电子战部队也跟着发力,一个阵地摆十五个干扰器,把乌军无人机的导航信号全搅乱,让他们没法精准支援前线。 这其实就是现代歼灭战的思路,先拆了对方的作战系统,再慢慢收拾地面兵力。 对比中国现在的军事思路,俄军这点转变算是找对了方向,中国早就不盯着单纯杀伤人员了,而是强调打体系,用精准打击敲掉对方的雷达、通讯和补给,让整个作战网络瘫痪,这比硬拼划算多了。 俄军之前吃的亏,就是没把火力和战术结合起来,光靠猛炸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开始聚焦要害,就说优先打乌军的炮兵和无人机补给线,效果已经显出来了,乌军指挥官都在喊“早上十点就没炮弹了”,没了炮火支援,再多人也守不住阵地。 战场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2025年初的战线虽然还在拉锯,但乌军的反扑力度明显弱了,不是俄军占地多了,而是能打的力量被削得差不多了。 这背后就是思路的转变:不再追求“击溃”的表面胜利,而是下狠手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和作战体系。这种打法虽然见效慢,但打一次是一次,不会像之前那样反复拉锯。 说到底,战争拼的从来不是谁能占更多地方,而是谁能先把对方的作战能力彻底废掉,俄军打了三年才悟透的道理,中国早就用无数胜仗证明过。现在跟着调整战术不算晚,毕竟战场上最实在的,还是把对手能打的力量彻底解决掉,这才是结束拉锯的关键。 往后看,俄军要是真能把歼灭战的路子走通,战场格局说不定真能不一样。

0 阅读:108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