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郑智化破防了, 就连深圳人民也都沉默了, 深圳机场领导人,我就想问问你,这难道就是你们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吗? 作为坐着轮椅几十年的歌手,郑智化都得“连滚带爬”上飞机,就因为残疾人升降车离地板还差25公分,司机还在旁边冷眼旁观。深圳明明是大家眼里的发达城市,连最基本的无障碍服务都搞成这样,哪还有半分人文温度? 谁还记得郑智化这辈子都在跟“无障碍”较劲?3岁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他坐着轮椅写《水手》,歌词里“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唱的是自己跨过无数坎的硬气;后来做公益,他总说“无障碍不是装样子的坡道,是能让残疾人敢出门的底气”。可这次在深圳机场,他连最基本的登机保障都没得到——25公分,也就一个拳头的高度,可对坐轮椅的人来说,就是从“安全”到“危险”的鸿沟。他想撑着扶手挪过去,身体晃了一下,司机站在旁边没伸手,就那么看着,这哪是冷漠?简直是把“不负责”写在了脸上。 你再想想深圳机场的身份——作为中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年年喊着“打造国际化人文机场”,官网还挂着“无障碍服务全覆盖”的宣传语。去年我朋友带偏瘫的母亲坐飞机,提前三天报备无障碍需求,到了机场还是等了40分钟才来升降车,最后是工作人员手忙脚乱抬上去的。这次郑智化遇到的“25公分差距”,根本不是偶然,是服务流程里的“漏洞”早就在那儿了——没人提前检查升降车的高度,没人培训司机“该怎么协助残疾人”,连最基本的“主动上前帮忙”的意识都没有。GDP再高,高楼再多,连让残疾人安全登机都做不到,谈何“人文”? 郑智化当时没发火,只是默默调整姿势,最后在助理的帮忙下才挪上飞机。后来他在社交平台说“不是委屈自己,是怕影响其他乘客登机”,这话听得人心里发堵。他这辈子见过太多对残疾人的不理解,早年开演唱会,舞台没有坡道,是工作人员扛着轮椅把他抬上去的;后来城市里装了无障碍电梯,却常被自行车、杂物堵着门。他总说“慢慢来,会好的”,可这次在深圳机场,他等的“好”,还是没等到。 更让人难受的是深圳人的“沉默”——不是不愤怒,是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城市,会在这种“小事”上掉链子。有深圳网友晒出自己拍的机场无障碍设施:有的坡道太陡,轮椅上去得靠人推;有的无障碍卫生间锁着门,贴个“维修中”的纸条就没人管。大家总以为“发达城市就该啥都好”,可偏偏是这些“细节”,暴露了对特殊群体的忽视。你说升降车差25公分是“设备问题”,那司机的冷眼旁观,难道也是“设备问题”?分明是心里没把“无障碍服务”当回事。 这些年我们总在说“包容性城市”,可包容从来不是喊口号。它是升降车精准对齐地板的那一瞬间,是司机主动上前搭把手的一个动作,是提前报备就能安心出行的一份踏实。郑智化遇到的这事,不是他一个人的遭遇,是无数残疾人出门时的缩影——怕坡道太陡,怕电梯用不了,怕工作人员不耐烦。深圳机场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好,再华丽的航站楼,也少了最该有的“温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