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被刺客暗杀,奄奄一息。齐王握着他的手询问:“你还有什么遗言尽管说出来,能做到的我一定帮你。”苏秦缓缓说道:“等我死后,就把我的尸体拉到集市上五马分尸。” 苏秦这一辈子,就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豪赌。他玩的是“合纵”策略,简单说,就是拉着其他六个国家组个群,大家一起“已读不回”那个最强的秦国。他最风光的时候,身佩六国相印,那真是威风八面,连秦国都吓得十几年不敢出函谷关。 可你得知道,这种靠“嘴”吃饭的活儿,尤其是搅和国际政治,今天你是座上宾,明天可能就是阶下囚。苏秦,就是把这活儿干到了极致,也把风险拉到了满格。 他最后是在齐国当官时出事的。齐国当时也是个超级大国,苏秦在齐国混得风生水起,深得齐闵王的信任。但问题也出在这,你一个“外地人”,在朝中那么受宠,权力那么大,本地的既得利益集团能乐意吗?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何况苏秦干的活儿,得罪的人可不止一星半点。于是,仇家们一合计,不整死你不行了。 一天晚上,苏秦下班回家,几个刺客从暗处冲出来,一顿猛砍。苏秦当场倒地,浑身是血,但硬是撑着一口气,被抬回了宫里。 齐闵王一看自己最倚重的“职业经理人”快不行了,又急又气,抓着苏秦的手问:“先生还有什么话要说?谁干的?我一定替你报仇!” 苏秦当时已经进气少出气多了,他用尽最后力气说了那个惊悚的遗言:“大王,等我死了,别埋。你对外宣布我是个燕国派来的间谍,专门来祸害齐国的。然后,把我拉到大街上五马分尸,并且贴出告示,悬赏刺杀我的人。” 齐王一听就懵了。这是什么操作?人都要死了,还要背个“间谍”的骂名,连个全尸都不留? 苏秦看齐王犹豫,又补了一句:“大王你照做就是了。就说‘苏秦为燕反齐,今已伏诛。有功者,王将赏之’。那些刺客一听,必定会自己跳出来领赏。” 齐王虽然不解,但还是含泪答应了。 苏秦死后,齐王立刻照办。告示一贴,全城哗然。老百姓都在骂苏秦这个“卖国贼”,死有余辜。 没过两天,真有几个人喜滋滋地跑来王宫,敲锣打鼓地说:“大王,苏秦那个奸细是我们杀的!我们是为国除害啊!” 齐闵王坐在大殿上,看着这几个得意忘形的人,脸色铁青。他一拍桌子:“好啊,‘为国除害’?来人,把这几个‘功臣’给我拿下,统统灭族!” 刺客们当场傻眼,还想喊冤,但一切都晚了。 这就是苏秦的“死后计”。他用自己被肢解的尸体和一世的骂名,做了一个局,把藏在暗处的敌人全都引了出来。 这帮刺客是不是傻?怎么就上当了? 说白了,苏秦这就是在赌人性。他赌两件事:一是贪,二是“自以为是”。 “贪”好理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笔赏金太诱人了,足够他们下半辈子吃喝不愁。 “自以为是”是关键。你想想,这帮人本来就觉得苏秦是个祸害,杀了他是“替天行道”。现在齐王官方都认证苏秦是“间谍”了,那不就等于盖章了他们的“功劳”吗?他们觉得自己干得漂亮,领赏是理所应当,根本没想过这是个套。 苏秦太懂这帮人的心理了。他知道,对付这群自诩正义的阴谋家,你用常规手段去查,根本查不出来。只有顺着他们的逻辑,给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诱饵,他们才会自己暴露。 这事儿还没完。苏秦真的只是为了报仇吗?如果只看到这,那还是小看他了。 苏秦这个人,身份一直很复杂。根据《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他早年确实是搞合纵的。但后来,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他在燕国的时候,跟燕易王的妈搞到了一起。这在古代可是掉脑袋的丑闻。燕易王虽然知道,但碍于苏秦的功劳,不好发作。苏秦自己也怕啊,万一哪天小国王翻脸怎么办? 于是,他主动跟燕易王提了个“方案”:“大王,我在燕国待着,大伙儿都盯着我,早晚出事。不如你把我派到齐国去,我假装得罪了您,逃到齐国。齐王那人好大喜功,我忽悠他,让他去打宋国,让他跟秦国对着干,把他搞垮。这样,咱们燕国不就安全了吗?” 燕易王一听,这主意好啊! 所以,苏秦跑到齐国当官,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是燕国派来的“高级卧底”。他在齐国干的那些事,比如劝齐闵王大兴土木,劝他去吞并宋国,表面上是帮齐国“做大做强”,实际上是在疯狂地给齐国拉仇恨,消耗齐国的国力。 他干得太“成功”了,齐国被他忽悠得四面楚歌,国力大损。 现在你再回过头来看他的死。他被刺杀了,临死前设计抓住了刺客。 他这最后一计,“一石三鸟”:报了私仇,稳住了齐王,继续削弱齐国。 他到死,都在执行自己作为燕国间谍的任务。

武寒旭
人无信不立,齐闵王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