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成都的王东放在家门口待寄的1.5万元高档衣物,被88岁邻居张婆婆误当废品以9元卖掉。寻回时衣物已受损,双方因赔偿金额谈不拢闹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张婆婆赔800元,这个结果让网友吵翻了天。双流区法院法院认为,张婆婆的行为虽属过错,但确系误认,并非故意盗窃。同时,王东将贵重物品置于公共区域,自身也存在保管不当的疏忽。 网络上引发了激烈讨论,观点主要分成以下几派,一种是支持判决,呼吁邻里宽容,觉得老人88岁了,不是故意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衣服都穿过了,老人可能认不出来品牌。还有替原告委屈,强调责任原则的,觉得不问自取即为偷,虽然是老人,但错了就是错了,万元好物被毁,800元根本弥补不了损失。还有吐槽原告“因小失大”的, 赔5500不要,结果只拿到800,得不偿失。各种观点都有。 随着网购和快递的普及,很多人习惯将待寄或送达的包裹放在家门口等公共区域。然而,公共区域并非绝对安全的“私人领地”。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某小区7天内被顺走上百件快递的案例。与此同时,许多小区里都有喜欢收集纸壳、塑料瓶的老人,他们有时会不加区分地将门口的物品当作废品捡走。 我同事也遇到过,退货的几千块新鞋,被邻居老人从家门口的垫子下面‘捡’走了,追回过程非常麻烦。所以贵重物品务必妥善保管,尽量避免长时间放置在无人看管的公共区域,这是避免麻烦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