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向特朗普抛出一个直击心灵的拷问。您起诉自己领导的政府要赔钱,最后还得您自己批,这难道不是利益冲突吗?本以为能问住他,想不到特朗普一脸坦然,几句话直接把人听懵了。 特朗普当时表示,这不是我要跟自己要钱,是前政府那帮人冤枉我,联邦调查局平白无故搜我海湖庄园,查来查去没查出问题,却让我的名声和生意都受了损失,索赔 2.3 亿是讨个公道。顿了顿他又补了句:再说流程上绝对没问题,司法部先审,最后到我这儿签字,这是规矩,又不是我瞎改的。而且这笔钱我一分不碰,要么捐慈善,要么拿去修白宫东翼,谁都能盯着。 这话听着好像挺有理,记者一时都没接上话,毕竟他把 “讨公道” 和 “公家用” 绑在了一起,表面上堵了不少话茬。 其实他能这么坦然,早有自己的底气。先不说别的,他手上还真有 “法律由头”。之前美国司法部搜查他的庄园,确实没找到能定罪的实锤,他拿 “侵犯隐私” 说事儿,在法律上不算完全没依据。更巧的是,现在司法部的副部长布兰奇,以前就是他的首席刑事辩护律师,俩人关系铁得很,审核这事儿自然不会卡壳。特朗普心里门儿清,只要司法部那边不反对,到他这儿签字就是走个过场,根本不用担心被驳回。 而且,他一辈子就没按常理出牌过,“反建制” 的标签都贴了好几年了。当初竞选时就天天骂华盛顿的精英和官僚,现在这么干,反而让他的支持者觉得 “果然敢跟旧体系叫板”。他的基本盘里,不少人就吃 “总统不搞虚的,受了委屈就敢要说法” 这一套,就算外人觉得荒唐,他的支持者也会帮着圆场,这让他根本不愁没人拥护。而且他早就把话说死,钱不用在自己身上,就算有人质疑,他也能拿 “公家用” 当挡箭牌,至少表面上能糊弄过去。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事儿压根就是把 “自己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美国法律里本来就禁止公职人员掺和跟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事儿,这种 “起诉自己管的政府,还自己批钱” 的操作,简直是把规矩当摆设。更讽刺的是,他说要拿这笔钱修白宫宴会厅,预算正好 2.5 亿,跟索赔的 2.3 亿差不了多少,明摆着就是借 “讨公道” 的名义给自己办事,哪儿是什么 “公家用”。 最伤的还是美国政府那本来就没多少的公信力。早几年民调就显示,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才 33%,比之前跌了 14 个百分点,大家本来就觉得政客说话不算数。现在特朗普这么一搞,老百姓更觉得 “政府规矩是给普通人定的,当官的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有退休的老人就说:“以前还觉得政府再乱,至少有规矩管着,现在总统自己告自己的部门,还自己批钱,这跟耍小聪明糊弄人有啥区别?” 连美国前检察官都坦言,这种利益冲突根本无解,是制度设计里从没料到的荒唐事。 更糟的是,这事儿还让党派之争更厉害。民主党天天骂他 “破坏制度”,共和党里也有不少人偷偷皱眉,可没人真能拦住他 —— 毕竟他现在是总统,司法部又有自己人。这种 “管不了” 的局面,让民众更觉得政府体系烂了,连基本的廉洁都保证不了。以前大家还盼着通过选举换领导人解决问题,现在看下来,换了人反而更没规矩,信任度自然一降再降。 特朗普自己可能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本来就靠 “打破常规” 吸引眼球,公信力崩塌对他来说反而可能是 “成功挑战旧体系” 的证明。可对普通美国人来说,这事儿就像心里扎了根刺:要是连总统都能这么绕开规矩给自己谋方便,那政府说的 “公平公正” 还有啥可信度?以后再出台政策,大家第一反应不是信不信,而是 “这又是给谁捞好处”,长此以往,政府想办点实事都没人配合,整个国家的运转都会受影响。 说到底,特朗普那几句坦然的回应,不过是把 “利益冲突” 包装成了 “讨公道”,可再花哨的包装也遮不住本质。这事儿最可怕的不是他可能拿到那笔钱,而是他用这么直白的方式告诉所有人:规则是可以被权力绕过的。当政府的公信力被这么一点点消耗掉,最后剩下的只会是民众的失望和怀疑,这可比丢一笔钱的损失大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