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这思路实在太奇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美国捧为 “屠龙勇士” 的 MP Materials 公司,这家靠着加州芒廷帕斯矿风光无限的企业,拿了白宫上亿美金的国防拨款,享受着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按理说该扛起美国稀土自主的大旗。 可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4 年的数据狠狠泼了冷水:当年美国产了 4.5 万公吨稀土精矿,看着挺亮眼,却有 4.3 万吨都装上了开往中国的货轮,96% 的本土矿产最终还是成了中国加工厂的 “口粮”。 合着美国花大力气挖出来的矿,只是给中国的产业链护城河添砖加瓦,这所谓的 “突破” 更像个尴尬的笑话。 美国似乎忘了,稀土产业的命脉根本不在开采,而在冶炼分离这个 “中段扼杀” 环节。 全球 90% 以上的冶炼分离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这可不是凭空来的 —— 中国能提供全部 17 种稀土金属,掌握着最先进的萃取分离工艺,单位生产成本更是只有美国的 1/3。 反观美国,芒廷帕斯矿重启时连关键设备都得从中国进口,更别提配套的特种化工萃取剂工厂了,整个供应商网络早在几十年前就消失殆尽。 美企现在炼出点高纯度稀土,就像没有地基的房子,连规模化生产的边都摸不着。 更要命的是人才断层这道坎。 稀土分离是个靠经验吃饭的活,那些化学试剂配比、温度调控的门道,很多都藏在老工程师的直觉里,根本写不全操作手册。 可现在欧美加起来的稀土分离专家也就几十人,中国光熟练的技术工人就有几千。 美国大学里的采矿冶金专业都快成 “濒危物种” 了,就算砸再多钱,也没法一夜之间造出一批懂行的工匠。 就像学做饭光背菜谱不行,得练上十年八年,美国连灶台都还没搭好,哪来的底气说打破垄断?当年芒廷帕斯矿的教训还摆在那呢。 80 到 90 年代,这条 22.5 公里长的废水管道漏了 60 次,227 万升含放射性的毒液全排进了莫哈韦沙漠,环保罚单和审批流程能拖垮任何一家企业。 现在美国环保标准更严,冶炼分离产生的废液处理成本要占总成本的 30% 到 40%,美企就算炼出高纯度产品,光环保账就算不过来。 中国早就通过产业整合把环保成本控制住了,美国却还在走当年被淘汰的老路,这思路能不奇葩吗?再看美国那些轰轰烈烈的稀土战略,又是援引《国防生产法》拔高地位,又是砸钱扶持企业,可全是些表面功夫。 他们嘴上喊着摆脱对中国依赖,却忘了 F-35 战斗机的生产线离不开中国的重稀土,一台新能源车要用 2 到 3 公斤稀土,这些下游需求根本绕不开成熟的供应链。 2025 年中国商务部升级出口管制,把稀土成分占比高于 0.1% 的物项都纳入监管,美国就算炼出高纯度稀土,下游应用照样被卡脖子。 美国总想着靠单点突破翻盘,却忽视了稀土产业是个 “生态系统”。 中国有从开采到应用的完整链条,有几千人的技术团队,有最低的成本优势,这些都是几十年积累的结果。 美企现在捧着点高纯度样品宣称 “历史性一步”,就像刚学会走路就想跑,连自己的产业链短板在哪都没搞清楚。 这样的思路,也难怪中方看完只能久久无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