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杀。他15岁的二儿子韩子华最意难平。多年后,韩子华说

思念蚀骨灼心 2025-10-24 10:23:37

1938年,韩复榘被蒋介石诱杀。他15岁的二儿子韩子华最意难平。多年后,韩子华说,蒋介石给父亲定的十条罪状,一条都不成立。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说在开封开军事会议,韩复榘本来担心是鸿门宴不想去,结果蒋介石让人传话保证“一切误会见面可解决”,他才敢去。 哪知道一进会场,警卫就说高级将领都得交武器,韩见旁人都乖乖交了,也没多想,把佩枪递了出去,这一递就等于把小命交了出去。 开会时蒋上来就翻旧账,指着鼻子骂他放弃黄河天堑,丢了济南、泰安。韩复榘也不含糊,当场顶了回去:“山东丢了是我的责任,那南京丢了又是谁的责任?” 这话直接戳了蒋的痛处,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这时早被安排好的刘峙赶紧打圆场,说委员长在气头上,拉着韩复榘去“休息”。两人上了汽车,刘峙说要回去开会,刚下车,就冲出人拿出逮捕令,韩复榘这才明白中了计,可已经晚了。当天他就被押往武汉,关在武昌军统的小楼里。 更荒唐的是审判,所谓的最高军事法庭根本没让他出庭,直接缺席审判定了十条罪状。1月24号早上,谎称何应钦找他,等他下楼就开枪打死了,身中七枪,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当时才15岁的韩子华眼睁睁看着父亲成了“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人,心里那股火几十年都没咽下去。韩子华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清楚父亲真正的“取死之道”根本不是因为丢了山东,而是早在1936年西安事变时就埋下了。 当时张学良把蒋介石扣在西安,全国大小军阀大多装哑巴或者跟着骂张、杨,韩复榘却虎了吧唧地给张学良发了封“马电”,里头直接夸张学良干得是“英明壮举”,还表示自己的部队会“奉命西开”,提醒对方碰面时别误会。这封电报被特务破译送到蒋介石面前,据说老蒋当时脸就青了。 更绝的是,后来蒋介石被放回南京,韩复榘在牌桌上听到消息,当场把牌一推,来了句:“这叫什么事嘛,没想到张汉卿做事情这么虎头蛇尾!”这话当着南京派来的蒋伯诚的面就甩了出来。 在韩子华看来,就凭父亲在西安事变时这波操作,蒋介石早就把他记上了黑名单,后来所谓的“放弃山东”,不过是找个由头清算旧账罢了。 说到放弃山东这事儿,韩子华更是憋屈。他承认父亲确实从山东撤了,但绝不是老蒋宣传的“不战而逃”。抗战刚爆发时,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在鲁北跟日军硬碰硬打过好几仗,比如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济阳遭遇战,韩复榘甚至还给妻子高艺珍留过遗书,说“伤亡惨重”,“生死存亡,难以预卜”。 那为什么后来要撤呢?韩子华认为他爹有自己的一套战略想法,觉得当时中国军队不应该急着和日军决战,白白牺牲,而应该先往平汉线以西保存实力,等国际援助到了再反攻。 况且蒋介石答应支援的重炮旅临阵被调给了中央军嫡系汤恩伯,韩复榘觉得这是老蒋借刀杀人,想耗光他的本钱。所以他才在李宗仁命令他死守泰安时,直接回怼了一句“南京不守,何守泰安”。这话传上去,更是让蒋介石火冒三丈。 至于蒋介石宣布的其他罪状,什么“勾结日寇”、“收缴民枪”、“侵吞军费”之类,韩子华更觉得是泼脏水。 他举例说韩复榘主政山东八年,不但没投日,还曾拒绝日本人的“华北自治”计划,雷厉风行禁烟禁毒,重用梁漱溟、何思源搞建设,山东的教育经费从不拖欠,在校学生数从1929年的50万翻到了1933年的100多万。 虽然他和蒋介石因为截留税收、解散国民党县党部这些事早就不和,但要说他存心卖国,韩子华坚决不认。 父亲死后,韩家家道中落。韩子华的大哥韩嗣燮受刺激精神病加重,早早去世;母亲高艺珍带着一家人颠沛流离。也许是为了证明父亲不是“懦夫”,也许是想替家族争口气,韩子华后来参加抗美援朝还立了三等功。 但他一辈子最大的心结,还是想给父亲讨个公道。他晚年致力于口述历史,写《我的父亲韩复榘》,反复强调蒋介石要杀人“用不着劳神费力,拼凑什么‘十大罪状’,仅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一条,就足够了”。 言下之意很明白,其他九条都是场面话,真正要命的,是韩复榘在西安事变时站错了队,又一直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这才成了杀给猴看的那只鸡。

0 阅读:550

评论列表

两杆大枪

两杆大枪

4
2025-10-24 10:36

韩复渠都有人洗

清北送达邬老师

清北送达邬老师

3
2025-10-24 21:25

韩复渠炸了花园口,这个没法推脱

猜你喜欢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