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国民党老党员陆炳文,在郑丽文参加“中华粥会”时,他当着众人的面求郑丽文:

经略简料 2025-10-23 15:28:47

83岁的国民党老党员陆炳文,在郑丽文参加“中华粥会”时,他当着众人的面求郑丽文:“把我带回大陆去。” 一句“希望郑主席,把我带回大陆去”,出自一位83岁老党员陆炳文之口。这声音颤巍巍的,却砸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上,让人动容。 这压根不是一张机票的事儿。常年穿梭两岸的他,求的不是一次简单的“走一趟”,而是一份能让他这把老骨头在故土永远“住下来”的制度保障。 许多人的一生,就是从一个承诺开始的。陆炳文20岁那年,蒋介石在中山堂对他们这代人许诺,“要把你们带回去”。正是这份承诺,化作了支撑无数人咬牙坚持、继续活下去的核心信念,成了他们困境中的精神支柱。 到他33岁,蒋经国又在高雄勉励他“为正义而战”。这些话,他都记在心里,可回家的路却越来越模糊。 当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出现撕裂,那种内在的矛盾与痛苦最为伤人,会让人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与迷茫。李登辉搞“两国论”时,一位老兵觉得天都塌了,自己怎么就成了“外国人”?他悲愤至极,用头去撞中正纪念堂的门柱,哭喊着自己愧对列祖列宗。 这种被抛弃的感觉,至今仍是国民党内部一些人的心病。就像有人批评郝龙斌等人,脑子里还抱着“中华民国”框架下的“两国梦”,这正是老兵们最失望的地方。 回不去,不是因为海峡太宽,而是因为一道无形的墙。身为两岸文化交流“摆渡人”的陆炳文,可以促成无数文化盛事,却渡不了自己回家安身立命。 他曾在安徽池州形容,两岸同胞就像粥里的米和水,早就融在了一起。可讽刺的是,他这粒“米”却始终无法真正落进故乡的“锅”里。 山东老兵李曰东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1988年他好不容易回到家,却因为没有定居资格,只能再回台湾。这一次分别,没有约定再见的日期,也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 从此天人永隔,再无重逢的可能。 到了今年,他的儿子回来祭祖,家乡亲人已失联,还得靠民警帮忙才找到祖坟。一道制度的裂缝,影响了两代人。 如今大陆早已敞开怀抱,福建等地设立了融合示范区,台胞可以申领居住证,享受社保。万事俱备,只缺台湾这边有人主动去牵线、去推动。 这担子,历史性地落到了新任党主席郑丽文的肩上。她的胜选,本身就代表着一股压抑已久的力量。 她的支持者,主要是军系和高龄党员,这些人占了近六成。他们受够了国民党摇摆不定的“模糊路线”,就是要听到一句清清楚楚的“我是中国人”。 老兵们记得太清楚了。2015年,坚持两岸融合的洪秀柱被临阵换下,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党部门前哭诉:“国民党忘了本!” 所以,陆炳文此刻的请求,更像是一张递给郑丽文的“民心考卷”。他希望郑丽文能纠正当年的错误,回应基层最朴素的“根脉认同”。 这既是郑丽文稳固基本盘的机会,也是国民党重塑两岸论述的突破口。 从1987年,何文德带着上万老兵,穿着写有“想家”的衬衫走上街头,到今天陆炳文当众的一句恳求,时间在流逝,但渴望从未改变。 许多老兵等不起了,他们身体每况愈下,甚至早已与故乡亲人失去联系。 台湾的公墓之中,那一方方老兵墓碑上,大陆的籍贯仍被清晰镌刻。岁月流转,时光更迭,这痕迹似在诉说着他们对故土的眷恋与归乡的期盼。 那是任何“去中化”都抹不掉的印记,也是对国民党最后的追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回家? 信源:人心向背定胜负!83岁党员力挺郑丽文,恳求:郑主席将我带回大陆 2025-09-29 14:47·纵横观天下ZK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