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4亿、身价超10亿的美国院士,却顶风为中国造芯片!“芯片女王”苏姿丰当时引发无数美国人质疑,甚至被美媒怒斥通敌,那身价突破10亿美元的苏姿丰,为何始终将目光投向中国? 在当今科技圈,很少有人像AMD的苏姿丰那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她凭一己之力将一家濒死公司拉回牌桌,被封为“芯片女王”,去年三千多万美元的薪酬就是最好的勋章。但硬币的另一面,一些美国媒体直接给她扣上“通敌”的帽子,无数人质问她到底站在哪一边。 其实,用简单的标签去定义她,根本看不清真相。苏姿丰手里的,更像是一个双面罗盘:一面死死盯着全球市场的商业逻辑,另一面则时刻感受着地缘政治的冰冷寒风。她要做的,就是在两股巨力之间,为AMD开出一条活路。 很多人说她“亲华”,但你翻开AMD的账本,看到的就不是政治,而是一笔清清楚楚的生意经。AMD的命脉,早就和中国市场深度缠绕在了一起。 没了中国伙伴,AMD的高端芯片可能根本造不出来。通富微电吃下了AMD超过八成的封测订单,其5纳米先进封装技术是产品竞争力的底座。长电科技的独门绝技XDFOIChiplet,更是用高达99.5%的良率,撑起了MI300系列GPU的核心性能。这不是随便找谁都能干的活,而是产业链上的生死与共。 这种依赖的回报是惊人的。当年Zen架构研发砸了上百亿美元,怎么回本?靠的就是授权给海光这样的中国伙伴,在巨大的市场里迅速把技术变现。中 国占了全球半导体市场35%的份额,AI芯片需求每年暴涨40%,AMD自己AI芯片份额从8%涨到15%,一半的增长都是中国市场给的。 任何一个对股东负责的CEO,都不可能扭头就走。放弃这里,就等于把未来的增长发动机,亲手送给隔壁的英伟达。 想看懂今天的AMD为何如此纠结,就得把时间倒回她刚接手的那会。2014年的AMD,股价只有2美元,市值不到20亿,几乎要被英特尔按在地上摩擦没了。 苏姿丰开出的救命药方,从骨子里就刻着全球化的基因。她那套革命性的Zen架构,靠的是什么?是跑去和台湾的台积电破天荒地合作7纳米工艺。正是这种跨越边界、整合全球最好资源的路子,才让AMD从ICU里爬了出来,创造了股价一度冲到227美元、服务器份额从零干到超过15%的奇迹。 所以你看,今天AMD和大陆供应链的紧密合作,不过是当年成功模式的延续。从依赖台湾的先进制造,到整合大陆的顶尖封测,AMD一直在全球找最优解。 现在的政治压力,不是在考验苏姿丰的个人立场,而是在挑战这家公司赖以复兴的根本商业模式。她没办法回头,因为这条路是她亲手铺就的,也是唯一验证过能通向成功的路。 当生意撞上政治的高墙,苏姿丰展现出了一个顶级操盘手的外交手腕。 2019年,合作伙伴海光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压力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禁令。苏姿丰没选择硬刚,而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她一边反复强调AMD“严格遵守美国法规”,所有合作都经过审批,先把合规的底线画出来;一边又借着采访,温和地向华盛顿喊话,警告“管制不宜过严”,呼吁在安全和市场之间找个平衡点。 更聪明的,是她在行动上极度灵活。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她安排团队专门研发定制版 EPYC 处理器和游戏显卡,在规则划定的条条框框里,顺利开辟出了业务持续推进的空间。 财报里记载着一笔 15 亿美元的营收损失,且明确标注由管制措施直接导致,这一数据成了她手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默默向所有人传递一个事实:政治产生的代价,最终买单的仍是美国公司自身。 说到底,苏姿丰的这个“双面罗盘”,恰恰照出了今天所有全球化企业家的共同困境。她不是什么叛徒,更不是谁的密友,她只是一位忠于商业逻辑、对几十万股东负责的精明企业家,在一个日益分裂的世界里,艰难地守护着一个全球化企业的生存法则。 信源:《纽约时报》 2020年相关报道原文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