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表示,西方的稀土困境纯属自作自受!10月23日,德媒刊文表示,中国的远见卓识令人惊讶,他们通过数十年的努力确定了自身在稀土领域的战略霸主地位。而出于对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执念,欧美国家则一直专注于国际分工中的高附加值环节,而将利润低、污染重的采矿和加工环节拱手让给了中国。 早在上世纪,美国还是全球稀土的绝对霸主,加州芒廷帕斯矿探明储量 430 万吨,平均品位超 8%,一度承担着全球 70%-90% 的稀土需求,从开采到分离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全在本土,那会儿中国还只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 但转折点说来就来,1970 年美国环保署成立后,稀土冶炼因为有放射性废料成了 “烫手山芋”,芒廷帕斯矿的废水废渣泄漏引发大规模抗议和诉讼,处理环保问题要砸进去大把真金白银。 偏偏这时候中国稀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1998 到 2005 年出口均价才 8.98 美元 / 公斤,近乎 “白菜价”。西方企业一算账,自己生产又费钱又惹麻烦,从中国进口多省心,干脆把这些 “脏活累活” 全丢了出去。 1998 年芒廷帕斯矿的冶炼车间关了,2002 年矿场彻底停工,美国就这么主动斩断了自己的稀土产业链,压根没多想这会成为日后的 “致命软肋”。 而中国这边可不是捡现成,而是实打实拼了几十年。上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攻克串级萃取技术,花 20 年把稀土纯度做到 99.99% 以上,这可是高端制造的关键技术。政府还砸钱建国家级实验室,数十所高校开了稀土专业,中国矿业大学直接在采矿技术领域冲到全球第一。 慢慢的,从开采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就建起来了,2024 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 70% 以上,冶炼分离产能更是占了 88%,连重稀土这种高端领域都牢牢抓在手里 —— 要知道镝、铽这些重稀土是 F-35 战机发动机、航母制导系统的必需品,美国本土压根没矿。 等西方反应过来的时候,早就被自己挖的坑困住了。2010 年中国对日本实施七周稀土出口禁令,价格直接飙涨 5 倍,美国这才发现军工和高科技产业早就离不开中国稀土,赶紧砸钱搞国产化,累计投了超 40 亿美元,结果还是竹篮打水。 芒廷帕斯矿 2022 年重启,2025 年产量都到 3.2 万吨了,但精矿还得运到中国提纯,加工成钕铁硼磁体再加价卖回去。更搞笑的是,美国说从中国进口少了,可从泰国、墨西哥的进口涨了 30%,说白了就是中国产品 “洗了个产地”。 欧洲的处境更尴尬,德国车企造电动车、搞智能制造都缺稀土永磁体,可本土连个像样的冶炼厂都没有,90% 以上的需求全靠中国。 他们找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当替代供应商,结果这家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堆了 120 万吨放射性废料,6 年都没搞定储存设施,2025 年直接被当地政府叫停新矿进口,彻底指望不上。 想自己建产能吧,环保审批就得耗两年,废水处理设备一投就是 1.2 亿美元,冶炼成本是中国的 2.3 到 2.8 倍,回报率还不到 8%,资本家根本不愿意碰。 更要命的是技术和人才断层。美国爱荷华大学实验室能做出 99.9999% 纯度的稀土,但工业量产根本不行,因为当年的技术工人早就流失了,现在重新试错一次就得花几百万美元。 全美国掌握核心技术的熟练工人就三四百人,市场缺口却有 1400 人,高校相关专业都停招了,工厂建好了也没人开。 中国这边早就玩得很溜了,常州的企业都能把 2.3 万吨稀土废渣再利用,既解决环保问题又降成本,2025 年还出台新规管制稀土技术出口,等于把技术主动权攥得更紧了。 西方现在的操作全是无用功,美国和沙特合作建厂,结果得从中国请工人,成本比直接进口还高;从巴基斯坦买矿,杂质太高,提纯成本贵 40%。欧洲喊着要行动,可连个统一的规划都没有,等他们把产业链建起来,中国估计又在稀土废渣利用、高端磁材这些新领域突破了。 说到底,这哪是中国 “卡脖子”,分明是西方当年嫌采矿加工利润低、污染重,主动把钥匙递了过来,现在想拿回去,才发现锁早就换了,钥匙也被中国磨得更顺手了。
德媒表示,西方的稀土困境纯属自作自受!10月23日,德媒刊文表示,中国的远见卓识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3 15:26: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