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名医施今墨22个临床神效方,值得参考!
《槐树下的智慧》
夏日的傍晚,村头的老槐树下总聚集着纳凉的人。九十三岁的陈老爷子摇着蒲扇,慢悠悠说出的话,总能让吵闹的孩子安静下来,让忙碌的大人停下脚步。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陈老爷子眯着眼说。这时,他总会讲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村里有个能说会道的货郎,见人就送针线,最后骗走半村人积蓄的故事。"突如其来的好处,就像河面上的浮萍,底下藏着什么,谁也不知道。"
当村里有家长娇惯孩子时,老爷子会用烟袋杆轻轻点地:"富家要穷养,穷家更不能富养。记得村西头老李家的孙子吗?"他说的那个孩子,父母早逝,奶奶捡破烂供他读书。孩子冬天穿单裤上学,后来考上了清华。"艰难就像磨刀石,能把人磨得更锋利。"
前年村里征地补偿,好多人家一夜暴富。老爷子看着那些买豪车、辞工作的人,摇头叹道:"人只见利,不见害,就像鱼只见食,不见钩。"果然,不过两年,就有好几户因为挥霍无度,又返贫了。
老爷子照顾瘫痪老伴十二年,直到前年老人去世。他从不责怪很少回来的儿女,只是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能常回来看看就好。"但他对门家的王奶奶,丈夫瘫痪四十年,她伺候了四十年。"所以啊,"老爷子说,"这话是提醒,不是定论。"
村里有个孤儿是老爷子资助上学的,现在成了企业家,每年都回来看他。但老爷子也记得,三十年前他全力帮助的一个远房侄子,后来因为一件小事反目成仇。"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他总结道,"帮助要恰到好处,就像浇花,太少会旱,太多会淹。"
老爷子最反对不懂装懂。村里年轻人搞电商,他让大学生村官给大家培训。"不会不丢人,装会才误事。就像我种了一辈子地,现在搞互联网农业,也得从头学起。"
"交浅不可言深。"老爷子常提醒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但他也嘱咐:"就算闹翻了,也要留三分情面。就像村东两家人为宅基地吵架,话说得太绝,现在三代人都不来往。"
最让老爷子感慨的是现在的家长。"儿孙自有儿孙福啊。"他的重孙子考上了县里的中学,全家都要去陪读。"我们那时候,十三岁就自己背着干粮走三十里山路去上学。"
暮色渐深,槐树的影子越来越长。陈老爷子起身拍拍裤子上的灰,慢慢走回那座老屋。月光照着他佝偻的背影,也照着槐树上深深的裂纹。这些朴素的话语,就像槐树的年轮,一圈一圈,记录着岁月的智慧。
如今老爷子已经走了两年,但村里人遇到什么事,还总会想起他说过的话。这些简单直白的老话,比很多深奥的道理都更耐人寻味。也许真正的智慧,就藏在这些朴实的话语里,等着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