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张作霖去于六家喝酒,中途于六去放水,谁知于六的小老婆二兰子突然拼命靠

尔说娱乐 2025-10-23 11:49:59

1894年,张作霖去于六家喝酒,中途于六去放水,谁知于六的小老婆二兰子突然拼命靠近张作霖,一边扒自己衣服,一边拨乱秀发大叫:“救命啊,非礼啦。”张作霖目瞪口呆却选择了沉默。 主要信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张作霖) 1937年初春的沈阳大帅府,张作霖站在红木办公桌前,手指轻抚过桌面上那把镶银的蒙古匕首。 窗外柳树刚抽新芽,这个统治东三省十余年的军阀头子,却莫名想起了四十多年前的辽西小镇。 那时他还是个瘦小的兽医学徒,整天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衫,在牲口棚里忙碌。 记忆最深的还是于六家那个午后。 榆树屯的兽医站里弥漫着草药味,二十岁的张作霖正给一匹枣红马敷药。 财主于六揣着怀表站在一旁,忽然说要出门办事。 张作霖记得自己当时应了一声,继续埋头干活。 兽医站的土墙上挂着各式马具,角落里堆着晒干的草药,阳光透过木格窗,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手法熟练地将药膏涂在马腿的伤口上,那匹枣红马温顺地低着头,偶尔甩动一下尾巴。 谁知于六刚走,帘子后面就转出个穿粉缎袄的身影——那是于六新娶的姨太太二兰子。 她轻手轻脚地走近,身上带着淡淡的胭脂香。 "张师傅,我屋里有匹缎子,您给瞧瞧咋裁合适?" 二兰子说话时,绢帕在指间绕来绕去。 张作霖放下药杵,跟着进了西厢房。 房间里的梳妆台上摆着铜镜和胭脂盒,炕上铺着崭新的绣花被褥。 刚跨过门槛,就听见身后门闩落下的声音。 他还来不及反应,二兰子突然扯开衣襟,青丝散乱地尖叫起来。 于六带着家仆破门而入时,看见的是衣衫不整的姨太太和目瞪口呆的兽医学徒。 原来,二兰子看上了张作霖, 想要和他私奔。 张作霖自然不会答应。 于是,二兰子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报复他的办法。 这件事成了张作霖人生的转折点。 被绑在村口老槐树上挨鞭子时,他咬着牙没喊疼。 槐树的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远处传来狗吠声。 卖豆腐的钟三老汉推着独轮车经过,见状急忙放下车子,颤巍巍地解下绳子,叹着气说: "后生啊,这世道容不下老实人。" 张作霖裹着老人给的羊皮袄,一瘸一拐消失在暮色里,身后是渐渐亮起的农家灯火。 此后数年,张作霖在江湖上颠沛流离。 他给土匪冯麟阁当过眼线,在孙财主家做过长工,最落魄时还在赌场割肉押注。 但每次跌倒,他都能爬起来。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这个曾经的兽医学徒毅然投军,在辽东战场崭露头角。 战火纷飞中,他学会了带兵打仗,也见识了战争的残酷。 二十年后,当张作霖坐在奉天帅府的虎皮椅上批阅文件时,偶尔还会想起那个改变他命运的午后。 秘书送来热茶时,发现大帅正对窗出神。 窗台上摆着个青花瓷瓶,插着几支刚摘的桃花——就像当年于六家后院那株老桃树开的花。 帅府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东北地图,红蓝旗子标记着各方势力的分布,而那张红木办公桌上,除了文房四宝,还放着一本翻旧了的《孙子兵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夜,张作霖在日记里写道: "世道险恶,非狠不能立。" 这或许是他从那段往事中悟出的道理。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叱咤风云的东北王,晚年书房里始终挂着一幅字: "容人不能容之事,忍人不能忍之辱。" 字迹苍劲有力,装裱在紫檀木画框里,挂在书案正对面的墙上。 历史学者后来在整理张大帅遗物时,发现他珍藏着一本泛黄的《兽医验方》。 扉页上有行小字:"光绪二十年购于榆树屯"。 这本书伴随他走过半生风云,或许在提醒自己勿忘来路。 就像他常对部下说的那样: "咱们这些粗人,别忘了自己是从哪儿爬出来的。" 书页间还夹着一片干枯的桃花瓣,虽然褪色,但形状完好,仿佛凝固了时光。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