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胆囊结石,送您3个“利胆小卫士” 体检时若发现胆囊结石,不必过度惊慌,以下三种药物或许能成为您对抗胆囊结石的有力“武器”。 一、胆石通胶囊 中医将胆囊结石归为“胆胀”“胁痛”等范畴,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肝胆疏泄失常。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的排泄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若情志不舒、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肝胆气机不畅,胆汁淤积,日久则可形成结石。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胆,治疗上中医以疏肝利胆、通腑排石为主,通过调理肝胆气机,使胆汁排泄通畅,结石自然排出。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顾护肝胆之气,避免过于攻伐而损伤正气。对于一些病程较长的患者,往往存在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等情况,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法后,可改善肝胆功能,促进结石下移。 胆石通胶囊主要成分为蒲公英、水线草、绵茵陈、广金钱草、溪黄草、大黄、枳壳、柴胡、黄芩、鹅胆粉。其功效主要为清热利胆、化石排石。其中君药为绵茵陈,绵茵陈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含量,有利于溶解胆囊内的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且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能荡涤肠胃,通利胆道,促进胆汁排泄和结石排出,为治疗胆石症的常用药物。柴胡、枳壳能疏肝理气,调节肝胆气机,使气机通畅,胆汁得以正常排泄;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清除肝胆湿热;广金钱草、溪黄草、水线草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鹅胆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二、胆宁片 祖国医学认为胆囊结石以肝胆湿热为主要病机,或兼有气滞血瘀。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热为阳邪,易煎灼胆汁,湿热蕴结于肝胆,导致胆汁排泄不畅,形成结石。久病之后,湿热耗伤气阴,可出现气虚或阴虚的临床症状。临床辨证治疗应以标本兼治为原则,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同时,或益气养阴,或活血化瘀,共奏利胆排石之功。胆囊结石虽然是良性疾病,但有时可能堵塞胆管,阻碍胆汁的排出,引起右上腹疼痛、黄疸,严重的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胆宁片联合西药治疗胆囊结石有一定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肝胆功能的恢复,从而缓解病情。胆宁片是纯中药制剂,由大黄、虎杖、青皮、白茅根、陈皮、郁金、山楂等组成。具有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的功效,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的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后作胀或胃脘灼热、嗳气、便秘等症。胆宁片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为片剂剂型,服用方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它具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加胆汁中胆酸的含量,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减少胆固醇结晶的形成,从而防止结石进一步增大。同时,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使胆道内的细菌和毒素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胆道炎症,缓解疼痛症状,发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坚排石的作用,保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胆宁片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药物中的中药成分,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增加胆汁流量,促进胆囊收缩,增强胆管的蠕动,以利于结石排出,促进病情恢复。 三、复方胆通胶囊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胆石症引起胆道梗阻和感染后,对肝胆功能损害较大,尤以胆总管长期梗阻及合并肝功能受损时,对全身影响更为严重,处理上也较复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复方胆通胶囊由溪黄草、茵陈、穿心莲、大黄、甲香豆素等组成,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方中的溪黄草、茵陈、穿心莲等组分含有复杂的活性成分,具有许多重要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复方胆通胶囊能显著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提高胆囊的收缩功能,促进胆汁的排泄,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汁中胆酸的浓度,从而改变胆汁的成分,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对实验动物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可增加胆汁分泌量,稀释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等成分的浓度,降低结石形成的可能性。胆道平滑肌收缩实验结果显示,该药能显著调节胆道平滑肌的张力,使胆道管径扩张,有利于胆道通畅和缓解痉挛性疼痛,同时加上强烈的利胆作用,可促使结石随胆汁排出。同时复方胆通胶囊还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胆道炎症反应,减轻胆道黏膜的水肿和充血,避免炎症因子直接或间接造成胆道组织和细胞的破坏。 复方胆通胶囊具有抗胆囊结石、利胆、解痉、抗炎作用,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防治胆道结石。这和复方胆通胶囊中复杂的活性成分有关,其对胆道结石的良好的防治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体检发现胆囊结石,送您3个“利胆小卫士” 体检时若发现胆囊结石,不必过度惊慌,
陈玉龙谈养护
2025-10-23 11:47:37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