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0岁女博士怀孕后瘫痪在床,丈夫悉心照顾,不料,生下儿子后,丈夫看了一眼却

玉尘飞啊 2025-10-22 16:47:16

安徽,30岁女博士怀孕后瘫痪在床,丈夫悉心照顾,不料,生下儿子后,丈夫看了一眼却说:“我们离婚吧,我不要孩子,也不要家产,只求你放我走,”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书房里“哒、哒”的键盘声从未断过,节奏慢却稳。王磊用唯一能动的右手食指,在屏幕上逐个字母拼凑回复。 左眼盯着最大字号的界面,右眼早已失去光亮。隔壁突然飘来小提琴声,是12岁的儿子思源在练习。琴声响起时,她的手指会顿半秒,嘴角悄悄扬起弧度。 这两种声音,是她如今生活里最暖的底色。谁能想到,十二年前的她,听的全是绝望的声音。 2012年冬的傍晚,刚值完夜班的王磊刚进门。一阵剧烈恶心感袭来,她“哇”地呕吐后失去意识。再次有知觉时,耳边是救护车的“呜呜”声。 母亲沙哑的呼喊声,一遍遍砸在她耳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里,造影机“嗡嗡”响了两小时。医生说她两侧脑干大面积出血,存活率仅46%。 更揪心的是,那时她已怀着四个月的身孕。接下来的日子,病房里满是鼻饲管的“滴答”声。母亲每两小时就来操作一次,夜里也不歇着。 她发烧不能用药,只能躺冰板物理降温。母亲握着她的手,牙齿打颤的声音清晰可闻。那时丈夫还在,每天能听到他往返的脚步声。他给她按摩,同事都夸细心,母亲也很欣慰。 2013年4月,剖腹产手术顺利结束。护士抱着2.8公斤的儿子思源,哭声响亮。王磊还没看清孩子,突然剧痛后再度昏迷。 醒来时全身不能动,医生说右眼保不住了。母亲的抽泣声,成了病房里常有的背景音。丈夫的脚步声渐渐变少,身影越来越难得见。 2014年的一个下午,房门“咔嗒”一声关上。他走了,留下了房子和积蓄,选择离婚。出院回家后,思源咿咿呀呀的声音成了动力。 她开始康复训练,被绑在直立架上“吱呀”作响。左手完全不能动,右手食指死死抠着支架边缘。汗水砸在地板上“啪嗒”响,每分钟都在较劲。 2016年,她用积蓄买了二手笔记本。凭着一根手指,在床边搭建起“花甲论坛”。最初一分钟只能打两三个字,回复一人要两小时。 母亲帮她念咨询内容,她再逐字敲出专业解答。从神经内科问题到康复护理,全是免费服务。凌晨收到消息,她也会撑着回复,从不耽搁。 2021年,有公司送来智能语音输入设备。调试时的“滴滴”声里,她想起初学编程的日子。那时敲错字母的删除声,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如今论坛已有四千多名会员,累计服务超万人。有患者家属见到她,忍不住红了眼眶道谢。 2024年,她获评“全国自强模范”。台下掌声“哗哗”响起时,她望着台下的思源。想起孩子第一次拉小提琴跑调的样子,红了眼眶。 就像湖北的张琪老师,车祸后丈夫离开仍未消沉。王磊也在声音的交替里,走出了人生低谷。从救护车声、鼻饲管声,到键盘声、琴声。她用医学专业,给了四千多个家庭希望。 现在的每一天,键盘声和琴声总会交织响起。这旋律里,藏着一个女人最坚韧的生命力。你身边有这样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信息来源: 新华网《“瘫痪” 医生 5 年服务 4000 余患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京津冀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在天津举行》

0 阅读:125

猜你喜欢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