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作为大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了民国时期,本有机会彻底废除——苏联

西门大妈啊 2025-10-21 10:37:34

《辛丑条约》作为大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了民国时期,本有机会彻底废除 —— 苏联就曾这样做过。但当时的临时大总统出于种种考量,核心是为换取外交支持,最终全盘承认了清朝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换句话说:之前的赔款啊外国人特权啊我们全都认了,列强尽可放心!

所以,民国从一开始,脊梁 就有些软。

当时需赔付的款项里,庚子赔款占比极大。赔款方式很特殊:民国政府每月将钱存入各国指定的银行,由各国自行支取,而且还款规则是 “先付利息、后还本金”……

这操作,怎么看都像如今的房贷?

不过也有好消息:在美国公使梁诚的努力下,美国率先退还了部分庚子赔款;之后,其他列强也或多或少跟进退款。尽管这些退款大多在列强的监视下 “用于文化教育事业”,背后不乏政治目的,但对民国财政而言,确实缓解了不少压力。

十月革命后,苏联明确宣布不承认沙俄此前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仅放弃了俄国人在中国的特权,还免除了剩余的庚子赔款。更关键的是,中国参加了一战并成为战胜国,从此无需再向德国赔付,奥匈帝国也无了 —— 至此,民国财政才算真正喘了口气。

可离谱的还在后面:七七事变爆发后,甚至淞沪会战打得正酣时,民国政府居然还在向日本支付庚子赔款,而且是直接存入日本指定的正金银行。别问为什么,问就是那位 “运输大队长” 想博一个 “讲信用” 的国际名声。

他的大舅子孔祥熙觉得这事儿不对劲:这不是拿着自己的钱买炮弹打自己人吗?于是他找到英国人商量,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不直说不赔,而是把钱存入英国的汇丰银行。这样一来,日本人拿不到钱,也没法指责民国 “违约”,请叫我平平无奇小天才~

就这样,赔款开始每月存入汇丰银行,一直存到了什么时候?1938 年底 —— 要知道,那时大屠杀都已发生多轮了,还在坚持赔款,实在让人难以恭维。

孔祥熙或许还觉得:反正日本人提不走钱,总比存在正金银行强。可他没料到,英国人转头就和日本签了协议,打算把这笔钱交给日本。孔祥熙闻讯大惊失色,立刻多方奔走斡旋,总算把这事拦了下来。

到这时候,他居然还觉得钱放在汇丰银行是安全的。

后来,这笔钱日本确实没提走,却被英国人以 “特别养老基金” 的名义取走了……

这么看来,“老佛爷付过了” 的说法,好像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

不管咋说,到了这一步,经历了这事,地球人都该知道英国人的银行也不安全,总该停止赔款了吧?

你还是想简单了。

“庚子赔款” 本身就是个绝佳的敛财借口 —— 无论是清朝还是民国,都曾借着这个由头层层摊派、搜刮民脂民膏。而众所周知,对某些长期腐败的政党而言,“刮地皮” 的机会绝不能放过。于是,民国政府继续以 “庚子赔款” 的名义征税,当时只剩日本一家的赔款未结清,便出现了 “一边打抗战,一边以赔付日本赔款为由收税” 的奇葩场景……

这操作,多少有点 “精分” 了。

但收上来的钱,既不会给日本,也不会给英国,该怎么处理?民国政府把这些钱都存入了中央银行,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 ——“摊派结存”。这四个字,真是语文水平的顶峰之作啊。

你可能觉得:虽说名义是给日本人的,但实际上钱没落到日本人手里,也还算说得过去?

别急,更讽刺的还在后面。作为政府银行,1949 年 1 月时,这些 “摊派结存” 款项被全部折合为金圆券。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那堆金圆券到最后,连擦屁股都嫌硬。

0 阅读:60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